六、增强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激发乡村经济活力

  1.保护支持农业优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创新路径模式,加快构建具有扬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保持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做强主导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集群和品牌。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推进规范提质,加强运行监测,提升管理水平,建成一批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到2025年,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5个。

  专栏12 农业提质增效行动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程。以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为平台,优化区域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打造宝应生态有机产业基地、高邮鸭业产业基地、仪征生态农业产业基地、江都设施园艺产业基地、邗江水产水禽产业基地、广陵食品加工产业基地等6个规模化农业特色产业基地。

  “31113”基地建设工程。全市建成300万亩优质粮食种植基地、100万亩绿色园艺种植基地、100万头优质生猪养殖基地、100万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3000万羽特色家禽饲养基地。

  园区提档升级工程。实现每个重点乡镇都要打造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和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构建国家级农业园区为龙头、省级农业园区为骨干、市县级农业园区为基础的梯次推进发展格局。

  2.实施科技兴农行动。推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创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依托“一校两所”(扬州大学、里下河农科所、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在扬州本土落地。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生猪选育、江豚保护、稻麦育种、家禽基因保护等农业科技实验室建设。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装备综合示范,培育一批本地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加快扬州(高邮)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大力招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园区落户。建立省级农业园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与星创天地相结合的“1 1 n”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与服务模式。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大农业物联网技术装备应用推广力度,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提升信息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度,为智慧农业赋能升级。

  3.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通过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持农民创业创新、健全农民补贴实施管理制度等途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发展壮大农业综合服务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基层供销社,引导农民在乡村创业。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经营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率,健全农业生产者补贴制度,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专栏13 推动农民增收行动

  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大规模、广覆盖、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推行“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建立健全市场需求导向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探索建立“名牌农校 互联网 职业培训”的精准化技能培训体系。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窗口,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招聘方式,构建信息、指导、招聘和培训等全程一条龙服务平台。

  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积极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科技人才、产业发展、设施用地、土地流转、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培育一批省、市、县(市、区)级的示范农场和合作社。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简化农家乐、民居民宿等审批流程,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康体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开发运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资源配套、市场服务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协作关系。

  提升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政经分开”改革,推动村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事务分离、账务分开运行。探索推行农业和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提高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鼓励村集体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闲置宅基地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联合体。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休闲旅游、农产品电商、乡村手工业等新业态。

  提升农民转移性收入。探索涉农财政资金量化为村集体的股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集中投入到相关承接经营主体。在生态敏感地区引导农户逐步退出污染类种养业,通过财政补贴等支持农户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4.有序引导工商资本入乡发展。鼓励工商资本稳妥有序进入农村市场,通过持有股权债权等手段支持优质涉农企业健康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重大项目落地。创新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支持依法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探索发展农业保险及服务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建立工商资本下乡“负面清单”制度、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

  (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1.加强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观光价值、文化价值等,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电商等新业态,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1-2个具有县域特色的农旅融合示范点。实施传统村落复兴示范工程,发展休闲农庄、乡间客栈、文化驿站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传统村落复兴示范项目。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满足外来旅游者公共服务需求。因地制宜推动乡村现代商业、娱乐等服务设施建设,丰富乡村休闲娱乐生活。提升乡镇电商园区运营服务水平,积极培育优质电商企业和优质品牌,加快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专栏14 农旅融合建设工程

  围绕“个十百千万亿”品牌创建行动,按照“一县(市)一品/韵”的错位发展思路,挖掘各县(市、区)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特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推进全域化发展和精品点培育行动。

  宝应县。重点打造纵棹园、荷园水乡荷韵游,景坤园、玫瑰园民俗风情游,柳堡九九艳阳天红色文化旅游等乡村旅游点和精品旅游线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