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加大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辐射能力,打造省级区域性医疗高地。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县级医院和中医院为重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先发展儿童、老年、精神、妇产、肿瘤、急救、康复、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专科医院。加快引进优秀医学人才和团队,建立专科联盟。发展远程医疗,建立区域卫生科技创新联动与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协同研究机制。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全面提升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等级和医联体内部及医院集成平台建设水平。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和其他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互联网医院,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价格政策和医保pg电子官方的支付方式,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3.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打造市级健康科普知识传播平台,建设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普及健康知识。加大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组织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引导城乡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辅导,重点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深入开展控烟限酒宣传教育。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0%,实现国家卫生城市、省级以上卫生镇全覆盖,健康城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四)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1.构建全方位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城市应急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优化城市防灾减灾空间,统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疏散通道等城市安全空间的规划建设。建立陆、水、空结合的消防救援体系,重点加强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化工领域应急救援装备配备、能力建设。优化完善城市供水、供电、输油、供气、通信、排水以及污水、污泥、各类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轨道交通等重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标准,加强周边规划控制,确保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加强危险化学品管控,从源头减少不必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和运输。科学规划布局化工产业和化工园区,确保人口密集地区与危化企业片区的安全距离,最大限度降低、消除危险化学品对城市的影响。健全重要应急物资收储调配机制、基本生活用品保障机制。建立应急预警管理机制,与长江上下游及周边省市建立综合防灾协同机制,共同应对气象、地震、地质等区域性重大灾害。

  专栏11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行动

  城市防灾空间布局体系。保障城市应对不同灾害影响的防灾救灾功能。结合城市空间格局完善防灾系统建设分级划设5个防灾一级片区、20个防灾二级片区。

  抗震防灾设施体系建设。保障城市应对不同风险水平地震灾害影响的防灾救灾功能。中心城区按照抗震设防烈度vii度地震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设防。

  城市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建成防洪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全方位的防洪治涝减灾系统。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治涝标准为20年一遇。

  2.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地下空间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保障基础设施运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全面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详查,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以城市道路、广场、绿地下部空间综合利用为核心,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以及交通、人防、综合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和公益性设施。完善地下市政设施布局,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效预控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重大项目的战略性地下空间资源。强化统筹协调,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地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和安全运营水平。

  3.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河道、堤防、水库等防洪设施,重点治理严重易涝积水区段。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类分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持续推进海绵型建筑、小区、道路、广场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园绿地和自然生态修复,不断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利用,进一步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

  (五)大力推进云上扬州建设

  1.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政府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实现政务信息基础设施统建共用。全面建成人口、法人、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等综合基础数据库。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在线平台,为公众提供“一站式”和“一体化”整体服务。着力提升政务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水平,做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府决策“一屏总览”。

  2.推动数字社会建设。加强智慧公安建设,发展智慧警务,推进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智能感知、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应用,构建全维动态感知智能防控体系。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推进交通服务数据共享融合,促进多种出行方式相互衔接,进一步推动交通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推动智慧司法建设,推进公安、审判、检务和司法数据协同共享,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3.加快数字社区建设。加快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智慧社区治理能力。推动“互联网 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通过app、智能服务终端等向城乡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及时、高效的公共服务,增强面向社区特殊群体的智慧服务能力。推动智慧街区、智慧园区建设,提升安全预警、监控联动能力和统一调度、协同管理能力。

  4.提高城乡数字化治理能力。汇聚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通过智能化融合计算,打造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推动交通治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网格防控等协同联动,建立泛在感知、协同共享、智能智慧的城市管理体系,实时调度优化城市高效运行管理。加快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长效化。推动数字城管网格与社会综合治理网格深度融合,完善“大数据 网格化 铁脚板”治理机制,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城市末梢治理水平,实现“大事不出网,小事不出格”。

  5.夯实智慧基础设施支撑。深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改造。加快交通、水电气热等市政领域数字终端、系统信息化改造。实施5g网络规模部署工程,优先在市县城区、各类开发区等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开展5g网络建设,逐步建成5g精品网络。实施宽带网络提质增速工程,扩容全市网络总出口带宽,升级改造宽带接入网络能力,加速提升“双千兆”宽带城市网络和服务能级。推进工业、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物联感知设施部署。探索开展无人机、机器人运转所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医疗废弃物处理智能设施部署。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加大手机终端办事服务软件开发应用和推广普及力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