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体育”:依托已开发的体育类项目产品和运动设施,培育运动休闲旅游品牌,打造真正的生活型体育主题小镇。

  “文旅 农业”:推动“旅游 农村农业 生活服务”乡村旅游集聚区(综合体)开发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文旅 工业”:以现代企业科技以及传统手工艺、传统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工业产业项目和产品为支撑,培育上汽大众工业旅游,建设仪征汽车展览馆,打造集产业观光、科普文教、体验娱乐及产业品牌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旅游集聚区(产业旅游综合体)。

  “文旅 科技”: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现代科技应用,加强对科技旅游产品的规划建设,加强对各类文博场馆产品科技创新,加强各类科技园的旅游化改造,积极推动科学旅游创新发展。

  “文旅 水利”:充分利用古运河、大运河、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长江等丰富的水资源及水利设施资源,依托淮河入江水道水利设施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打造文博和科普教育基地。

  2.打造大运河样板城市。发挥“中国运河第一城”效应,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建设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要节点城市和独具魅力的“世界运河之都”。规划由一条主轴、八大片区和多个特色节点组成的大运河(扬州段)文化空间格局,打造贯穿扬州南北的高颜值生态文化旅游大走廊。构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传承利用体系,完善以6条遗产河段、10个遗产点为重点的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强扬州盐商、水工、邮驿、水利、非遗、诗渡等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加强扬州与世界运河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互动以及产业、商贸等领域深入合作,继续办好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运河文化嘉年华及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周年纪念等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积极传播中国运河文化与扬州城市的“历史厚度”。

  专栏17 大运河文化空间格局

  (1)一条主轴:

  大运河生态文化旅游轴:以大运河扬州段为轴,充分发挥沿线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优势,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路网体系,串联起各类遗产点、古镇村和河湖水体,依托扬州古运河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带、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生态带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形成贯穿扬州南北的生态文化旅游大走廊。

  (2)八大文化片区:

  宝应片区:以刘堡减水闸文化遗产展示区为核心,建设跃龙关水工遗址展示区、明代石堤遗址展示区、御马头遗址公园等项目,打造水工文化集成展示片区。

  高邮片区:以运河第一驿(盂城驿)、运河变迁活化石(一湖二河三堤)、运河水工长城(平津堰)为核心,建设邮驿文化展示片区。

  江都片区:以邵伯明清运河故道、邵伯码头、邵伯古堤等大运河世界遗产为核心,打造以江都水利枢纽、邵伯古镇(含邵伯船闸)为代表的水运水利文化展示片区。

  湾头片区:以湾头玉文化特色街区为核心,在保护好因运河而产生的河街格局、有良好街巷肌理的街道的基础上,打造运河非遗文化展示片区。

  扬州古城片区:以明清古城、古运河和瘦西湖组成的“两古一湖”区域为核心,依托二道河、小秦淮河、古邗沟以及漕河等运河水系沿线步行和骑行慢行通道建设,串联城区水系和沿线世界遗产点,打造开放式运河文化博览城。

  三湾片区: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核心,建设三湾大运河核心展示区,打造中国运河文化展示中心和国际运河文化交流中心。

  扬子津片区:以扬子津科教园为核心,推动扬子津生态廊道、高旻寺旅游区建设,完善拓展大学城公共服务功能,建设运河人文科教片区。

  瓜洲片区:以瓜洲古渡原貌保护及生态旅游开发为核心,建设瓜洲古镇商业街区、大观楼、老扬锻厂文创综合体等项目,打造科技型现代文旅产品,再现春江花月夜盛景,重塑诗渡文化品牌。

  (3)多节点:

  以运河沿线十二圩、大桥、樊川、菱塘、界首、临泽、氾水、安宜、泾河等城镇为重要节点,集聚要素资源,依托自然景观、文化习俗和历史遗存,注入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江河交汇处、河湖交汇处以及新老运河交汇处等沿运重要节点,采用筑塔建楼、垒土建台等方式,打造大观楼、大运塔等“运河之眼”,点亮运河沿岸。

  3.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与利用。注重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保护好乡村地区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乡村文化遗产项目普查,挖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完善乡村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将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保护乡村原有空间肌理和村落风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依托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打造一批乡村小剧场、非遗小工坊。积极开发剪纸、刺绣、漆画、玉雕、竹刻等文创用品,推动乡土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经济有机融合。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树立全生命期管理理念,完善治理结构,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走精治、共治、法治的治理之路。推动城市政府向服务型转变、治理方式向精细化转型、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加快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落实经济发达镇和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措施,赋予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治理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助推城市治理决策科学化、防控一体化、服务便捷化。

  2.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根据常住人口规模优化街道社区设置和管辖范围。建设现代社区,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对接社区居民需求、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搭建多元社区治理参与平台,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驻地企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深化“三社联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加快社区工作与物业管理融合发展,实现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支持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或推行社区托管、社会组织代管等方式,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全面发展适应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发挥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化优势,以“微治理”畅通基层社会的“微循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