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扬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扬州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关键阶段,更是实现更高层次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力提升城乡融合水平的关键五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任务,扬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要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的指示要求,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经济运行积极平稳,产业转型速度加快。“十三五”期间,围绕“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扬州市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gdp连续跨越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13万元,位居苏中苏北前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600家,是2015年的2.5倍。创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第二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绩效评价荣登全国榜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粮食总产达286.6万吨,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0%。全市19个农业园区入选全国农业创业创新园区目录,累计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5个。二是城镇化进入中后期,人口回流趋势初显。“十三五”期间扬州市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约1.4%,增速较快。2020年扬州市城镇化率达到71.03%,高于全国7.14个百分点,已进入快速城镇化中后期。扬州市新增城镇人口一半以上来自于乡村迁入,其次是城镇迁入和出生人口,呈现出“自下而上的农民进城”与“外部城镇人口迁入并行”的双轨制。人口回流趋势初步显现,近年来扬州每年回流人口约3万人,返乡创业人口逐年递增,同时外出人口呈现逐年降低态势。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工作成效显著,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三是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区域合作工作持续推进,与上海和苏南在新能源、新光源、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定向合作持续深化。全力做好长江沿线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大运河沿线城市开展对话,连续14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宁镇扬都市圈在交通、产业、规划、环保、公共服务和制度等方面的同城化进程取得显著成效。“一核多组团”的现代化大扬州城市发展形态更加完善,江广融合片区、西区新城、南部新城等城市重点板块建设持续加快,东南片区更新改造全面推进。连淮扬镇高铁、江广高速、宿扬高速建成通车,实施京沪高速和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龙潭过江通道、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航道整治工程、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扩建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内联外通、互联互通、快联快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成型。四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品质稳步提升。率先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并上升为省级战略。扎实开展长江大保护,长江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56.9%,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4%、60%。全市pm2.5浓度下降34.5%,空气优良率上升12.2个百分点,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提高35.2个百分点。累计新建(提升)公园392个,成功打造绿色宜居的“健康中国扬州样本”。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7%,居苏中、苏北第一。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100%,799个村庄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国乡村产业振兴现场推进会在扬州召开。创成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邗江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宝应县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杭集镇获批全国特色小城镇。11个重点中心镇全部创成国家级生态镇。头桥医械小镇、曹甸教玩具小镇、武坚智能电气小镇、枣林湾体育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2020年,扬州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71万元和2.47万元,比2015年增长43.1%和48.8%。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降低。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月105元提高到175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标准由2015年的每人每月390元提高到710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98%。在全省率先推进颐养示范社区建设。广陵区获批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累计组建各级各类医联体17个,三级医院实现县(市)全覆盖,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成使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入选国家示范项目。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实现全覆盖,教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位列全国第5。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5%以上。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城乡日常管理机制,成立全国首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扬州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短板:人口吸引力有限,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外来人口以务工的蓝领人群为主,在社会认同度、市民化质量方面与本地市民仍存在差距。城镇发展格局不均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与人口吸纳能力远超县城与乡镇,县城与重点镇集聚带动力不足,在城镇化进程中并未真正发挥应有作用。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链条短,附加值低,各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力度不大,缺乏优质资源要素投入。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在技能水平上以初级工或无技能为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农业面源污染仍需重点治理,特色田园风貌彰显不足,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仍需完善等等。
(二)宏观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首个五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扬州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但也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纵观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深度改变全球经济格局,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全球经济衰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可能改变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与格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曾经的出口导向优势减弱,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化带来人口空间的变化,继而对城镇化格局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城镇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城镇化速度也面临下降的调整。因此,面对一系列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则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