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开展美化、洁化、序化、绿化、净化、亮化等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渔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营造“清爽、整洁、有序、优美”环境。坚持城乡统筹、建管并重原则,按照“公共卫生保洁好、乡村面貌环境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总体要求,实施推广“一张网格管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把剪子剪到底”等“四个一”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渔农村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格调塑造海岛乡村大花园新景象,打造整洁村庄样板。到2025年,全市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高水平全覆盖,高标准打造美丽庭院、“一米菜园”等微空间示范片区50个。

  深化“垃圾革命”行动。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医疗垃圾的收集与处理。

  深化“厕所革命”行动。扎实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大力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公厕和旅游厕所改造建设和管理,确保农村公厕“有水、有电、有人管,无味、无垢、无尘、无积水”的要求落实到位。

  深化“污水革命”行动。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按照“应建尽建、应接尽接、建设改造一个、达标一个”的要求,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建设改造,至202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出水达标率力争达到95%。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深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扩容提标,全面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标准化运维管理。

  (九)提标升级“美丽 ”创建

  深化“美丽庭院”创建。全域美化房前屋后,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应纳尽纳、卫生户厕应改尽改,控制畜禽养殖,引导改墙透绿,切实解决渔农村庭院杂物堆放多、绿化菜地凌乱多、乡村文化特色少等“两多一少”问题。深入开展“美丽庭院”主题户、示范带、特色区块建设。到2025年,全市50%渔农户建成县级以上美丽庭院。

  开展“美丽人家”创建。“美丽人家”是“美丽庭院”的升级版。通过“美丽人家”创建,打造由“外在美”延伸到“内在美”的美丽乡村。以庭院居室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敦亲和睦家风美、诚信立德心灵美、助人为乐行为美“五美”为标准,“十四五”期间全市每年评选200户“美丽人家”示范家庭。

  三、实施农村文明现代化建设行动,推进乡风文明新气象全面焕发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主阵地,全域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广泛开展文明镇村等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大力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加快实现农村文明现代化。

  (一)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养

  强化农民职业水平建设。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养制度。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推行“学历 技能 创业”立体化培育模式,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育,扩大职业农民队伍。完善乡土人才扶持政策,加强渔农村实用人才、渔农业科技人才、渔农村新兴产业人才、乡村发展能人乡贤等“四支”队伍建设,每年免费培训渔农村实用人才2500人以上、高素质渔农民300人以上。到2022年、2025年底,乡村人才资源总量分别达到2.7万人、3.5万人以上,全方位、多层次构建形成乡村人才体系。

  强化思想文化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论述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乡村、进学校、进景区。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和群众性宣传,组织建党百年专题宣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发挥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网络载体功能,广泛开展“红色文化”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

  营造清朗文明乡风。加强爱国、爱家的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推进好家风好家训进农村入厅堂。用好村规民约、乡风评议等载体,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进农村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农村志愿服务,弘扬奉献友爱新风,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加强文明村镇建设,到2025年末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要达到90%以上。

  (二)大力提升农村文化品质

  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建立健全“精准扶持、重点提升、均衡发展”的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多样化。整合宣传文化系统和各部门基层文化服务资源,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推进、管理运行、内容供给、文化培育、队伍建设、激励保障等机制,实现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全覆盖,提高文化礼堂运行质量。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农村文化礼堂的整合提升。进一步促进实体书店发展,实现实体书店乡镇(街道)全覆盖。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乡镇数字影院建设。夯实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文化(科普)广场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建设一批省级农村电影室内固定放映点。进一步整合农村文化宣传、科普教育、体育健身等各类资源,提高农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抓好乡镇(街道)文化干部和业余文艺骨干队伍建设,加强专业领域的培训,为农村文化繁荣奠定人才基础。

  创新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深入推进文化惠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或捐助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加大优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服务供给,不断增强农村文化生机和活力。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推行“互联网 ”文化服务模式,变“菜单式”服务为“订单式”服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鼓励文艺工作者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壮大文化志愿服务人员队伍。推进民办文化机构发展,倡导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体育健身、科普和法制文化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农村。

  丰富农村群众文体生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全民读书月等活动,不断促进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互动共享。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富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各种展示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通过示范性展演等形式,为农村文化队伍提供更多交流展示平台。继续大力实施小康体育村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体育活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6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