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动园区创新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全力提升开发园区的科学发展水平。从前期探索、自我发展向肩负起创新示范和发展战略引领使命跨越;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跨越;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向知识经济、创新文化和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社区、高科技产业增长极跨越。

  1.优化创新创业载体。根据各地实际和发展基础,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的要求,培育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做强做大特色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成为各地创新发展的引领区。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开展与国际创新源头的技术交流、与国际龙头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着力引进高质量的产业资本、先进的技术、优秀的管理和高层次人才。到2025年,科技产业综合体等科创载体内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总数达60家,入驻企业累计超过2000家,新增各类创新创业就业人员2万人以上。

  2.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开发园区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有效整合优势单位资源,推进园区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科技院所、科技中介机构等共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质检中心,合作开展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在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重点领域,部署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集聚建立新型创新生态网络。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实验室建设,其中,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围绕绿色光电、汽车及零部件、高档轻工;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围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型医疗器械;江都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高端装备、新型建材、车船制造;高邮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新光源(光储充);宝应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新型电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广陵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维扬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仪征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大数据、高端装备(其中化工园重点围绕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高效新能源产业);杭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高端日化(医美健康)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照明)、电线电缆、太阳能光伏产业;江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智能电网产业。到2025年各类园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00项,新建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00家,市级企业实验室达30家。每个园区至少布局建设1个省部级标准重点实验室。

  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标国内外先进科技园区,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优势资源向企业集聚,扎实推进千家高企培育计划,培植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以“三站三中心”建设为引领,重点扶持一批优势特色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实现先进制造业集群中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到2025年新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0家。鼓励中小企业充分运用大企业的研发平台和资源,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到2025年,全市开发园区培育技术品牌全国领先、拥有行业“单打冠军”实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100家,拥有10件以上发明专利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

  (四)推进绿色安全发展

  绿色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绿色发展方式倡导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集约发展,建设绿色安全新园区。

  1.推进绿色生产与集约发展。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提升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水平,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完善生态环保设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提升土地产出率。探索实施差别化用地管理政策,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用地供给,引导高新产业集聚,逐步实现以用地供给驱动产业结构优化,以节约集约用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的政策导向,将企业资源节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范围覆盖到园区全部工业企业,按投入强度和单位产出水平,开发园区用地纳入统一供应管理渠道,对“低产田”和“高产田”进行差别化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加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实施建设项目用地综合评审制度,从源头控制新建项目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提升用地效益,强化用地强度控制。全面实施“腾笼换鸟”,切实加大对闲置用地、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用地的处置力度,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平稳退出。到2025年,全市11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亩均入库税收达到省均以上水平。二是促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开发园区产业定位应符合“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要求。鼓励开发园区推行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改造,推进园区分布式发电、集中供热、污染集中处理等公共工程项目,促进上下游企业耦合链接,建设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绿色园区。深入开展“散乱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优化生态环境,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实现减污降碳,提升园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在全省开发园区率先推动达到碳达峰、实现碳中和。到2025年,全市开发园区的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成率达100%。

  专栏4 碳达峰与碳中和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明确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注重安全生产与防范协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为推进全市开发园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安全保障。一要建设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各开发园区结合产业特点,综合利用电子标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建设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园区内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监控预警,加快推进安全监管信息化。二要实行安全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各开发园区制定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定期召开园区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重大问题;同时,强化园区内企业法人或实际控制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督促企业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满足要求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团队。三要落实督办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检查频次和执法惩处力度,落实好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制度,对排查的隐患问题和安全风险建立台账,对隐患问题实施闭环管理,对各类重大安全隐患实行督办制。四要完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督促开发园区做好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运输、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建立完善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