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依托区域比较优势,全力推进要素集聚,不断注入创新发展活力,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物联网、区块链、工业机器人、3d打印、新一代5g移动通信技术等前沿产业。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色航空数字产业,重点突破航空航天定位导航、信息通讯、人机交互、适航取证、遥感一体化综合处理和应用等关键技术。面向智能电气、特种船舶和海工装备等,发展应用工业软件。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需求牵引,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产业。2025年全市开发园区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力争突破200亿元。

  3.推进“两业”深度融合。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更是构建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以“两业”深度融合为方向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园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龙头企业示范引领。重点围绕和依托开发园区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部分服务业制造化领域,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园区龙头骨干企业示范为引领,积极发展高端科技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融资租赁服务、整体pg电子官方的解决方案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二是着力构建产业链双向互动耦合机制。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打造一批“两业”深度融合的优势产业链条、新型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在“扬先进制造之长、显现代服务之优、创扬州区域经济之特”的实践中,形成一批重要成果,积累和推广“两业”深度融合示范经验,推动开发园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预示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亟待向“优进优出”转变。积极融入国家、省高水平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着力提升开发园区开放能级,以对外开放的主动实现双向循环的畅通。

  1.强化招商引资。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攻坚力度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园区重要的工作来抓,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围绕重点产业,立足全产业链发展和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境外聚焦美欧、日韩、港台,境内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紧盯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驻华总部、央企国企、行业百强企业,采取市场化招商、产业链招商、第三方招商、产业基金招商等方式,扎实推进建链、补链、强链招商,提高招商精准度。到2025年,全市开发园区每年引进20个50亿元乃至百亿元重特大制造业项目,新招引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10家,实施并购合作项目10个以上,新招引5000万美元以上的制造业外资项目10个。“十四五”期间结合园区特色主导优势产业,持续做好境外债券发行。

  2.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充分发挥市政府《关于促进我市外贸优进优出稳定健康发展的十条政策意见》的政策效应,鼓励外贸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培育自主品牌。鼓励园区企业充分对接电商平台,开拓市场。充分发挥跨电协会作用,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助力跨电企业做大做强。狠抓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多功能(冷链、保税、公共仓)物流中心、“单一窗口”外贸公共平台等载体建设。扩大“政银保”业务合作范围。鼓励具备资质的保险公司为开发园区企业提供关税担保。到2025年,全市开发园区进出口总值占全市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3.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全市开发园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大力推动园区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等优势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国家级“一带一路”示范园区—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的引领作用,加强与境外合作园区的沟通,加快建立紧密合作机制,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与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园区利用品牌形象、体制机制、管理经验、产业集群等优势,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我市产业海外发展飞地和海外投资避风港。用好现有政策,在具备条件的开发园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国际合作园区,以国别园区、产业园区命名。鼓励园区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全市开发园区新增中方协议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个,完成对外直接投资额2亿美元。

  4.聚焦园区合作共建。全市开发园区的发展要抓住机遇,秉持开放的态度,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gdp超万亿城市牵手,全面加强科创合作和产业合作。以省市级园区与长三角重点园区共建,强化“园中园”、“产业飞地”和“联姻”发展。瞄准科创和产业的加速融合,举办科技创新与合作高峰论坛或产业合作发展论坛。紧紧围绕扬州园区产业体系,结合沪宁杭合优势领域,与上海产业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南京产业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杭州产业重点的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深度合作,聚焦科技创新重要领域,成为城市合作中的主要承接地、科创中心的重要辐射区,借助长三角国家级园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发展,借助长三角国家级园区的产业溢出实现集聚发展,借助长三角国家级园区的“产业飞地”“联姻”式发展,推动扬州开发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5.聚力综合保税区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9〕3号)的要求,赋予扬州综合保税区改革开放新使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探索“综保区保税、退税功能前移”“港区口岸功能后延”运作机制,高起点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区港联动核心区。鼓励全市企业进出口从扬州港通关,综合利用好扬州综合保税区“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的政策优势。围绕“保税 ”,实施保税智造、保税物流、保税服贸“三大工程”,支持扬州综合保税区全面推进区内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申报,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高标准建设保税仓、双创产业园,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大宗商品物流贸易。探索设立江苏自贸区南京—扬州联动创新区,推动扬州港和综合保税区“港区联动”,支持率先复制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举措,促进跨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到2025年,绩效评估在全国或东部地区排位达到先进水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