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情况、就业需求、创业意向、培训意愿、社会保障状况、帮促措施登记,实行一人一策、分类帮促。将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且无业的农村劳动年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失业登记范围,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创业政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送岗进村”“送岗入户”结对帮促活动,“一对一”“一对多”定向开展就业帮促,强化重点帮促村、劳务中介机构、用工企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多方协作,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转移就业。鼓励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创业带头人开发引进就业项目,鼓励企业利用镇、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创办厂房式“帮促车间”,组织农村低收入人口从事适合放在农村的生产活动或来料加工业务。

  3.实施创业工程

  对劳动年龄农村低收入人口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企业并正常经营,符合条件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在帮促开发中的技术集中、要素聚集、应用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科技园区 重点帮促村 低收入户”的方式带动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大力支持农村低收入人口网上创业,推广“淘宝村”发展经验,搭建“互联网 农业”网上平台,建设一批“电商示范村”,拓宽农村低收入人口自产特色农产品的外销途径。

  4.加大公益岗位设置

  定向开发帮促公益岗位,妥善安置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困难人员。各镇街要结合卫生保洁、公路养护、林木管护、治安巡逻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为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向开发帮促公益岗位。在确保已开发的帮促公益岗位补贴资金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适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专栏3:围绕“精”“准”“紧”开展培训

  1.“精”细掌握就业信息,合理确定就业援助对象。积极发挥乡镇、村居社保人员工作优势,深入开展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就业需求和培训需求信息登记工作。

  2.“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全面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对掌握和搜集到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面点师、母婴护理、老年护理、电子商务等各类培训。

  3.“紧”密组织鉴定,夯实求职就业保障。培训结束后,及时组织县技能鉴定中心、县就管中心、县中专等单位开展技能鉴定考核。

  第五节教育帮促

  以提高农村相对低收入人口基本文化素质和低收入家庭劳动力技能为抓手,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1.大力发展农村人口教育

  深化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学前教育公办民办联合办学体制,探索农村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贯通发展体制,盘活农村小学闲置校舍资源,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条件。

  专栏4: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1.加大教育投入。加大义务教育学校空间布局调整和经费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消除大班额大校额现象,力争全部达到省定办学标准。

  2.优质资源共享。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汇聚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的优质微课、优课等数字教育资源,让重点帮促村中小学师生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加强艺术教育资源共享。

  3.师资队伍互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经济薄弱镇(村)学校支教以及购买服务等方式,配齐配足经济薄弱镇(村)学校音体美等学科教师。

  2.构建帮促资助体系

  实施低收入家庭就学子女资助政策,构建起覆盖各教育阶段的精准资助体系。完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聚焦乡村小学和特殊群体儿童,实施“涟校连家”关爱工程,推进乡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体系,强化对特殊群体儿童的经济资助、学习帮助、生活关爱和情感安慰。

  第六节金融帮促

  金融帮促按照“政府主导、人行主抓、金融机构主办、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立足点,加大政策引领、加大金融配置、加大要素整合,以更大的支持力度、更多的信贷产品、更全的民生服务、更优的金融环境,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1.强化政策支持

  聚焦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将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利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轻涉农主体负担。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以优惠的利率向农企业和农户投放贷款。推动法人银行机构持续开展涉农企业信用贷款及无还本续贷业务,探索并创新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两项指标占比的监测、考核及通报工作。发挥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政策的激励作用,引导县各银行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投放当地。推动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实现县全覆盖,落实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补贴、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为农村个人创业、合伙创业、农村小微企业提供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财政补贴等方式分担涉农领域的贷款风险,解除银行机构的后顾之忧,推动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更多投放本地,形成金融支持涉农主体发展的良性循环。

  2.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依托涟水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色,创新服务“新三农”的金融服务产品,加强推广“普惠e贷”、助农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成熟金融产品,全面实施防返贫保险,积极推广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乡村各产业生产周期、资金周转频次和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综合运用绿色债券、集合票据、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工具,支持乡村发展。对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制等政策,及时制定出台符合实际、流程清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等担保实施办法和操作规程,促进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流转。创新推动厂房、大型农机具、圈舍和活体畜禽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信贷业务,推广“政银保”合作融资模式,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探索建立与公司、种养基地、农户、专业组织、农业保险、财政撬动等有机结合的多种信贷支持模式,有效缓解“三农”信贷业务信息不对称问题,满足乡村振兴资金需求。创新农村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模式,在有效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逐步提升信用贷款及无还本续贷的比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