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6:完善医疗互助服务项目

  1.基层组织层面。严格按照村民自治决策程序研究制定本村乡村医疗互助实施办法。

  2.群众层面。乡村公益医疗互助坚持自愿参加原则,由群众自主决策是否参加。积极鼓励乡贤量力而行资助本镇、本村医疗互助项目。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由乡镇因地制宜资助参加互助。

  3.社会层面。采用第三方专业服务,确保补助的公平性。

  第九节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影响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薄弱,而农田水利和交通物流又是基础中的关键。涟沭结合部和渠北两个重点片区相对较好,全县面上建设还需持续推进。

  1.水利工程建设

  (1)大力推进水源工程和灌溉工程建设。按照“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保障有力”的灌区现代化要求,继续实施淮涟、涟东、涟西等三个大型灌区节水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查找灌区存在的短板,在完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基础上,对灌区工程设施、管理设施升级改造,提升管理水平,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改革和建设;继续实施涟中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与提档升级工程。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物工程、生态工程、环保水保工程、配套设施及信息系统建设等。

  (2)全面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鼓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营造全社会支持水利事业的良好氛围。开展农村集体水利资产确权登记,探索农村集体、农民个人水利资产产权入股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形式。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水平和灌溉水利用系数。

  (3)加大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力度。通过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连通、绿化植被、景观设施、河道管护、截污治污等措施,实施农村河道疏浚及生态河道建设,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加强生态河湖建设,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以水土保持分区为对象,以治理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为重点,构建科学合理、协调高效的水土流失预防、治理、监测、监管综合防治体系,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专栏7: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1.涟水县位于徐淮平原东部苏北腹地,淮、沂、沭、泗下游,总面积1676km2,现有耕地面积10.4万km2,设计灌溉面积9.7万km2,旱涝保收农田面积7.6万km2,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3万km2。

  2.农田水利现状调查。①基础设施投入问题。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比例偏低,工程管护缺乏经费,维修养护难以进行;劳动力投入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安全运行系数低;②水利设施老化问题。沟渠标准低,输排水能力不足,田间工程问题较多;机电泵站老化失修严重,装置效率低下,排涝泵站,管理难落实;配套建筑物远不能满足需要,除涝标准还较低。③规划管理问题。基层所站建设发展缓慢;灌溉管理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利建设参与部门多,易因沟通不当导致规划不理想。

  3.改善农田水利对策措施 。①创新投入机制,保证投资渠道。提高上级投资比例,出台政策,将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加强水利建设资金整合;②创新工程管护机制。群众管理制度改革;乡镇水利站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③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基层水利职工的福利待遇;创新管理机制,提高队伍素质,开展上下交流的挂职锻炼。④搞好规划,明确任务,强化职能。

  (4)提升农村安全饮水保障水平。做好涟水应急水源地工程建设扫尾工作,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管护。根据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农村供水管网布置,做好镇村、村内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作,及时更新改造局部破损管道。加强饮水工程维修管护,按照“受益、使用、管理”的原则,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明确工程管护责任人,建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经费,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2.交通物流工程

  (1)加大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危桥改造实施力度。优化全县农村公路网络布局,加快农村公路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到2025年,全面建成“覆盖广泛、品质优良、畅通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重要产业基地、旅游景点等道路项目优先列入农路计划,进一步助推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区域化、集约化发展,促进青芦笋、食用菌、中药材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更好地服务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落实《江苏省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2023年,实现辖区内行政村和集中居住点到县城(区域中心)的公交直达率达到60%以上,新购或更新城乡公交车辆中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占比达80%以上,结合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求培育一批“运、游”融合城乡公交示范线路。加快以城区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协调发展、无缝衔接的城乡换乘枢纽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客运与其他客运系统在站点功能和布局上的衔接。逐步完善公交场站体系。加快行政村招呼站、候车亭建设步伐,推进公共停车场、出租汽车停靠点、出租汽车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统筹城乡运输场站建设,满足城乡客运、邮政快递、商贸服务、车辆充电等综合服务功能。“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畅连城乡、便捷高效、智慧安全、便民惠民”的城乡公交一体化服务体系。

  (3)推进农村物流发展。加快构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加快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业融合、节点网络共享、末端线路共配、运力资源共用、标识规范统一等,全面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

  专栏8:接续做好重点片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涟沭结合部先后建设完成农村二三级公里10.4公里,农村四级公路27.23公里,改造危桥11座,建设农桥63座,实现片区内53个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初步形成“外部畅达、内部循环、出行便捷、互联互通”的路网体系,加速了片区与外部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