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文件

  嘉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嘉兴市农业农村局

  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嘉发改〔2021〕265号

  市发展改革委 市经信局 市农业农村局 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嘉兴市中医药

  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各县(市、区)发展改革局、经信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发展改革局、社会发展局,嘉兴港区发改经信商务局、社会发展局:

  现将《嘉兴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嘉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嘉兴市农业农村局 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12月13日

  嘉兴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嘉兴全面开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中医药发展迈上新台阶、打造中医药强市的重要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为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高水平建设中医药强市,特编制《嘉兴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本规划依据《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1.中医药文化传承底蕴深厚。我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温病学派、乌镇派、养生学派等中医流派都对后世中医药学产生过巨大影响,特别是“秀水医派”是“浙派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浙北中医吴氏内科、施氏针灸、张氏儿科、陈木扇女科、郭氏女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特色专科。中医药名家辈出,涌现了近现代著名的内科医师潘韵泉、施氏针灸的集大成者施延庆、周氏骨伤科创始人周荣江等一批名医大家。中医药典籍丰厚,《王和伯医案精选》等20余部中医典籍对中医药的发掘与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17项传统医药入选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2项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至2020年底,共有中医医疗机构181家,其中公立中医医院6家、公立中医门诊部1家、民营中医医疗机构174家。全市21家综合性医院、7家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均设立了中医科和中药房。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7.8%的镇卫生院设立了中医馆,基本实现“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嘉兴市中医医院改扩建工程列入市“百年百项”重大项目计划,各县(市)中医医院全部完成搬迁工程。全部公立中医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院床位数达到0.52张。

  3.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名院建设深入推进,市中医医院成为全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在国家绩效考核中获评a级。至2020年底,全部县(市、区)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五县(市)中医医院都成为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和妇幼保健院均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双下沉两提升”逐渐深化,中医医联体建设实现全覆盖,中医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桐乡市成为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试点县。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深入实施,市县两级中医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等名院开展合作,共建联合诊疗中心。

  4.中医药疫病防治作用凸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市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在预防与救治中关口前移、早期介入、全程参与。有效推进群防群控,制定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中药预防方,2020年,累计对医务人员和一线防控人员使用中药预防方5.7万帖,对集中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人员使用中药预防方3362人次,为实现一线医务人员和防控工作人员零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ncov肺炎快速诊断技术创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研究”被确立为市应急科技攻关专项,同时建立全市中医远程会诊制度,对我市诊治的50例确诊病例实现100%早期中药治疗,有力推动了中医药深度介入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5.中医药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我市药材资源优质丰富,境内有杭白菊、白毛夏枯草、土花旗参、瓜蒌、藏红花、铁皮石斛等多种中草药。其中杭白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是浙江省传统中药材“浙八味”之一,年产量占全国的近50%,桐乡市被命名为“中国杭白菊之乡”。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8万亩,产值达2.42亿元。通过本地药材资源和引进外地药材资源,全市发展了中药饮片经营企业484家。中医药产业平台不断发展壮大,清池温泉、梅花洲等8家单位被命名为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基地,实现“旅游 中医康养”深度融合发展。

  6.中医药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医名科建设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获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基层优势类)4个、省中医药重点专科16个,获省中医药科技奖励11项,入选省中医药科研立项55项、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立项35项、省中医药继续教育立项47项,成立嘉兴市长三角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药人才队伍持续壮大,至2020年底每千常住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0.43人。新增“国”字号中医药人才11名、省级各类中医药人才15名。中医药质量管理不断强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使用管理的通知》,成立中医病案、中药药事、中医非药物治疗、中医护理等4个市级中医药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7.中医药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在全国率先建设区域“中医云”系统,运用中医辨证论治 互联网技术,构建市级中医健康云,提供中医电子病历、辅助开方、中医治未病、中医药知识库、“互联网 名老中医”资源库及网络学习平台等服务,实现中医系统与区域his系统无缝对接。在全省率先启动“看中医减少跑”改革,开启智慧中医“零排队”“少跑腿”时代。实现全域智慧就医,推广全程刷脸就医、医后无感支付、病区护理事务全面数字化管理。乌镇互联网国医馆开创国内互联网国医馆先河,打造国内应用最广的中医“智能医生”,实现远程中医诊疗。

  (二)主要问题

  1.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不够突出。当前我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发展存在中医特色淡化、优势弱化现象,中医药参与罕见病、急危重症救治有待加强。全市公立中医院普遍存在中医特色服务不足,诊疗手段西化倾向明显,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占比、门诊中药处方比例、以中医治疗为主的出院患者比例、中医服务项目收入占比等体现中医特色服务的指标偏低等情况。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中医药“一根银针、一株小草、一缕药香”的“简便验廉”优势尚未充分突显,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有待增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5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