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植特色优势产业时,注重拉长加粗产业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优先支持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与农业生产具有密切联系的经营组织,构建“公司 合作社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将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安排到产业链中,帮助农民稳定增收。

  2.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畅通市场环节。健全县、镇、村三级农产品市场体系,强化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服务,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综合成本。提升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和上市“最初一公里”组织化水平。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产地集配中心和田头市场、小型移动超市建设,积极发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设立“专区、专馆、专柜”对接国家消费帮促体系,形成多种农产品流通业态和农商对接模式。

  发展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计划,开展农产品电商运营示范行动。推动电商与重点帮促村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低收入户生活日用品等电子商务。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推进“快递下乡”。全面推进“网上村庄”建设,促进将重点帮促村乡村旅游、农副产品等资源与电商平台对接,让“网上村庄”成为带动增收致富的引擎和重要抓手。

  3.发展农旅融合产业

  (1)深化涟水“农业 旅游”的融合发展。重点通过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特色种养及大地景观农业等与旅游休闲产业的融合,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等,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园、特色生态园、智慧农业谷、田园综合体等,培育涟水农业旅游、农业休闲系列产品。将涟水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包装为旅游购物的商品。在强化涟水本土绿色有机产品、农副产品品牌化整合的同时,注重产品的包装与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特别要通过引导将农副产品包装、旅游商品开发与二三产业相融合,切实加快绿色、有机产品的产业化步伐。

  (2)深化涟水“酒产业 旅游”融合发展。推进酒文化民俗街区、酒文化博物馆、酒文化客栈、酒吧酒业街区、酒乡民俗度假屋、酒疗会馆等系列酒文化主题项目,培育酒文化体验业态、休闲度假业态、主题服务业态、特色购物业态等特色业态体系。

  (3)深化涟水“中医药 旅游”的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涟水中医药康养旅游特色产品体系,目前着力推进陈师中医药种植基地的建设,依托规模化的中草药种植,打造生产、观光、休闲、娱乐、科教等功能于一体的中草药主题田园综合体,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中医诊疗、理疗、康养、疗养等特色健康业态体系集聚,升级打造以中医药养生为核心特色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并全力培育涟水健康旅游、养生度假新业态的发展。

  (4)深化涟水“红色 旅游”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苏北小延安军旅小镇、涟水保卫战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持续做好光伏特色产业

  以“管好用好、长效增收”为目标,持续发挥好光伏电站帮促效应。对全县光伏电站按要求管好用好,确保全县光伏产业长效增收。全面解决好资产有多少,属于谁,谁来管问题。在系统平台全面监管项目资金基础上,注重资产运营监管,开发帮促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光伏项目等各类资产全部纳入系统监管。开展专题培训,带领学习专业知识和解答疑难问题,不断提升光伏电站运维人员日常管护能力。

  第三节科技帮促

  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帮促活动,建立针对重点帮促村的科技成果对接机制,探索落地转化新模式,完善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产业帮促提供科技动力。

  1.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围绕重点帮促村、低收入户特色农业发展,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技术攻关,充分挖掘实用性科技成果,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与低收入户结对,建立创新科技成果在重点帮促村网络化、常态化交易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定期发布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和技术,打造一批能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性的成果转化样板。集成转化一批新技术。以农产品加工和产业链延伸为突破口,推动一批精深加工科技型龙头企业和涉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重点帮促村落实帮促项目,帮助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探索完善一批新模式。探索重点帮促村高起点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的科技园区(基地)。探索企业带动技术致富模式,把吸纳低收入户作为重要内容,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2.开展农业科技促致富工作

  以科技进村、入户、到田,推广稳产增产、抗灾减灾、防病防疫等技术为重点,根据重点帮促村种植特点,组织技术人员下乡活动,加强关键时节、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第四节就业帮促

  就业是低收入劳动力解决相对贫困的重要途径,就业帮促工作以提升低收入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任务,通过促进就业增加低收入家庭劳务性收入。

  1.加大培训力度

  把培训经费列入年初预算,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专项资金,针对性开展专项培训,确保低收入家庭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

  以稳定就业为导向,把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作为乡村振兴帮促工作的重要举措。根据农民意愿,结合产业发展,瞄准劳动力市场需求,围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以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为主,兼顾生产经营型和引领带动型职业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低收入劳动力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实际操作和农业科学技术培训,精准培育认定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讲诚信的职业粮农、菜农、果农、牧农等。支持农村低收入劳动力掌握实用技术或转移就业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力度。

  2.拓宽就业渠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