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空间。以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三大功能空间布局,严格管控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优化布局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等,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围绕市委“一带三区”空间格局发展战略,谋划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带、遂松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龙庆品质引领发展示范区、云景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优化乡村产业总体空间格局。坚持因地制宜、取长补短、特色发展、做优做强,统筹打造六个乡村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平台,即“村级产业集聚平台、镇级产业集聚平台、县级产业集聚平台、区域级产业集聚平台、高能级科创平台、数字“三农”平台”,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推进粮食生产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点县(市、区)集中,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色水产品和林特产品产业带,增加小而精、特而优的特色农产品供给。

  图1 乡村产业总体空间格局图(一带三区)

  图2 乡村产业总体空间格局图(六平台)

  5.实施“六业千亿”培育工程。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引领、品质赋能,因地制宜、品牌赋能,市场导向、数字赋能,融合发展、科技赋能”四个导向,大力实施“六业千亿”培育计划,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丰富乡村经济业态,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依托绿水青山、乡土文化等资源,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做大做强丽水“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农业农村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乡村数字产业体系建设,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后劲,构建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强化科技对乡村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快技术、业态和模式创新,推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专栏2:“六业千亿”乡村产业体系

  1.生态种植业。粮食战略产业: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管护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进粮食产加销一体化建设,发展鲜食旱粮、特色旱杂粮等区域优势产业。食用菌产业:巩固提升香菇、黑木耳、灵芝、灰树花等食用菌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着力发展珍稀菇类、药用菌类产品,加快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体系建设。茶叶产业:集聚发展多茶类开发与精深加工,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与茶旅产业融合,强化丽水香茶“1 n”区域品牌建设,形成茶企、茶农、茶商共闯市场新格局。水果产业:加强柑桔、杨梅、桃、梨、猕猴桃等品种的技术推广,培育庆元甜桔柚、青田杨梅、云和雪梨、莲都白枇杷等区域特色果品,提高设施栽培应用水平,建设高效、精品、生态果业。蔬菜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山区特色蔬菜,突出生产规模化、专业化、设施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色优势蔬菜主产区和重要绿色蔬菜保供基地。中药材产业:培育灵芝、三叶青、黄精、铁皮石斛、覆盆子、浙贝母、华重楼、柳叶蜡梅等道地中药材品种,保护、开发和促进畲药发展,打造处州本草区域品牌,发展高山良种繁育基地。笋竹产业:着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和与竹材加工业相配套的材用林,挖掘各类鲜笋市场潜力,提升笋竹制品加工能力。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油茶、香榧等木本油料产业,推进高标准木本油料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精深加工水平。

  2.现代养殖业。坚持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引领,加快现代畜牧业和渔业发展。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生猪保供能力,推进食草动物产业、家禽业、蜂业、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支持鼓励大水面洁水鱼、稻田养鱼、溪鱼、娃娃鱼和石蛙等“四鱼一蛙”以及渔业种业发展,加强水产品营销和精深产品加工。

  3.乡土特色产业。传承保护、开发利用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庆元香菇、云和梯田等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新创建一批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加大乡愁产品的挖掘,推进缙云烧饼、遂昌长粽、庆元黄粿、查田馄饨、英川粉皮、畲族乌米饭等“丽水味道”传统特色小吃创新发展。打造“游、食、药、医、养”一体化发展的森林康养产品和康养农产品基地。

  4.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服务业融合,加强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选择产业发展基础好、产品特色优势强的乡镇、村建设一批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基础设施。全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物流骨干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统筹推进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

  5.乡村休闲旅游业。依托传统村落、乡土特色文化、民族风情、红色资源、乡村夜间经济和运动休闲产业等资源,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二十四节气节庆活动作为重要农事节庆活动打造,大力发展“丽水山居”农家乐民宿,发展壮大乡村休闲旅游业。

  6.乡村数字产业。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乡村电商“个十百千”工程(建设提升乡村产品公共服务平台1个、乡村电商运营中心10家,培育直播企业100个、农村带货达人1000名),支持乡村电商运营中心和乡村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数字乡村•智慧三农”云平台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开展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种养基地、数字农合联和土壤数字化创建。

  6.实施“科技强农”行动。制定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引育一批高能级农林科创平台,在良种良法良技上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启动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高水平建成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围绕生态安全集约化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高效利用、现代农业装备、农业信息化、智慧化应用等领域,加快推进一站式农业科技转化推广服务链建设。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现代高端农业、传统农耕与现代技术有机衔接的品质农业,谋划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推广项目,推进科技与县域产业、村镇经济融合,打造农业科技强镇。加强水、土、气立体环境研究,利用智能算法,建立土壤改良的智能推荐系统,结合gis技术探索建立土壤空间与属性数据库、耕地质量等级数据库及地下水位数据库和作物生长模型数据库,优化作物生长营养管理方案,牵引撬动整个农业体系加速转型升级。按照“智慧农业”要求,建立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结合新一代传感和遥感技术,实时获取和感知农田地面数据信息,依靠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处理海量领域农业数据,实现农作物监测、精细化育种和环境资源按需分配。应用grs、rs、gps、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确保农产品物流运输可控和可追溯,保障农产品整体供应链流程安全可靠。扩大乡村各领域数字技术应用,全力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推进现代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

  7.实施“机械强农”行动。围绕水稻、蔬菜、食用菌、茶叶等主要农产品和土地耕整、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收集处理,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等主要环节,以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小型农机具为重点,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分环节梳理农机需求,梳理形成先进适用农机具需求清单,建立部门协同的动态更新、定期发布机制。加强农机示范县和推广应用平台建设,打造主导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样板,基本建立具有丽水特色的农机化推广应用体系。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多向小型化多用化通用化丘陵山区农机具倾斜。以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为基础,支持规模化开展农田宜机化示范改造,推动农机服务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健全农机农艺协作攻关机制,组建农机农艺协同创新与产业服务团队,推动品种选育、农作制度、栽培和养殖模式等宜机化改造,推动农机装备与良种、良制、良法有机耦合。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组建农机服务联合体,推广“合作社购买、农民租用”模式,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高质量推进农业“机器换人”,适应小田块、多落差、作业空间和转运空间有限的需要,加快高端智能、符合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微耕”技术推广应用,探索“雾耕 微耕 数字化”等山区农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