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开展“十县争创、百乡晋位、千村过硬”工程,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每年安排县级以上轮训,健全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和配套办法,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健全党建统领“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全面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善治示范村建设,打造乡村治理现代化先行区。推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模式,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和全科网格规范建设,创新“基层党建 基层治理”丽水模式。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乡村治理途径。推广“阳光票决制”“民情地图”“民事村了”“季宅模式”等基层治理创新成果。加强农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积极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5.持续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贯彻《丽水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持续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产业培育和人才引入,促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活态利用。探索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积极推行“保护 文创”“古村 创业”等方式,在发展中注重现代文化创意和时尚艺术元素的植入,赋予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新的文化功能和价值,吸引国内外文化艺术爱好者前来学习艺术创作并感受传统文化,建设文创基地、艺术长廊、文创工作室和艺术空间,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平台和载体,促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使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成为丽水花园乡村的“耀眼明珠”“文化瑰宝”。到2025年,实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库内的行政村全覆盖。支持松阳创建“国家传统村落公园”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完善全市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机制。

  6.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重视农耕文明传承发展,每年秋分日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深入挖掘青田“稻田养鱼”、庆元“香菇文化”、遂昌“班春劝农”等传统农耕文化精髓,成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联盟,推动全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文化博物馆建设,推进青瓷烧制技艺、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班春劝农”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转化,推进“海上丝绸之路”龙泉窑大窑—金村遗址联合申遗、“庆元林菇共育系统”争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开展跟着“二十四节气”游乡村系列活动,举办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活动,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传承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发展乡愁产业。继续开展红色乡村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和百个红色美丽村庄创建,推进红色资源系统性保护和创造性转化,推动“红绿融合”深度发展。实施园艺化与文创化农业融合,打造一批园艺化与文创化农业,培育农业主体成为园艺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园艺产业、文创产业与美好生活完美对接。加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站)和农村文化礼堂三级体系,开展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下乡等活动,规范村规民约制(修)订工作,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专栏6 谋划创建花园乡村研究院

  1.接轨长三角,辐射中国城乡农村。谋划创建中国(丽水)花园乡村研究院,成为中国花园乡村理论的源起地、中国花园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实践地、中国花园乡村品牌的构建地。发起建设中国花园乡村的发展联盟。大力发展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布局的分院所在区域朋友圈,为发展注入新动能。发展壮大花园乡村发展联盟,打造中国花园乡村的跨界智库,力争申报浙江省级重点智库等平台。

  2.编制中国花园乡村培训教材。开发一系列具有中国花园乡村特色的新型农民培训课程,编制一套花园乡村村落规划,建设村落规划编制院所,构建中国花园乡村理论体系。

  3.建立花园乡村理论体系。推动瓯江山水诗路、中国异地搬迁县域实践模式、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中国花园乡村的系列研究,加快建立花园乡村的理论体系。面向加盟全国花园乡村发展联盟的县(市、区)发行《花园乡村》刊物;举办中国花园乡村论坛,布局中国花园乡村舆论磁场,引领舆论风向。

  4.推动创建中国花园乡村的样板工程。创建以“山”字系品牌为代表的花园乡村产业业态工程、丽水市“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在中国(丽水)花园乡村研究院开辟展示窗口,演示中国(丽水)花园乡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7.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建立市县联动、形式多样、方便群众的新时代农民全员、全生命周期培训体系,统筹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全面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培育“农三师”、“绿谷英才”乡土精英人才队伍。积极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锻炼。健全乡村人才工作机制,鼓励城市人才向乡村流动,加强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经营管理、法律服务、社会工作、文化等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和引导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专栏7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1.“农三师”队伍建设。到2025年,丽水“农三师”队伍达到1.3万人,构建一支有文化、送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立丽水“农三师”乡村振兴优秀导师库,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师资认定、聘任制度基本完善,多形式、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创新建成22个“丽水农三师”子品牌全产业链培训模式,农民终身学习氛围基本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绿谷英才”乡土精英队伍建设。“乡土精英”每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名额一般不超过20名,具有一定专业特长,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在同行业中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较强,能示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在全市知名度高,群众公认的高级“农三师”和农业科技人员。获评的“乡土精英”人才,优先推荐申报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省农技推广贡献奖、市“绿谷英才”领军人才等。“乡土精英”取得的技术成果,可优先申报各级农业丰收奖、农业科技进步奖等奖励项目。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的“乡土精英”,可由市农业农村局聘请为乡村振兴导师。成立全国首个“乡土精英”人才库,建立农业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库,造就一批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和现代农业企业家,培育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好菌师”。

  (三)打造全国领先的共同富裕幸福园

  1.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浙西南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丽水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行动方案(2021-2025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两不愁三保障”长效机制,落实落细低保、救助、健康扶贫保险等综合保障措施,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减支,防止规模性返贫。实施低收入群体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拓宽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有效路径,建立先富带后富的帮促政策制度。建立以开发式扶持为主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的有效机制,创新产业扶持、旅游扶持、科技扶持、金融扶持、社会扶持、消费扶持等举措,建立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为低收入农户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进数字化帮扶,建立标准化清单化帮促制度和县乡村户一体帮促机制。派强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驻村工作组,开展“百个侨团、千家企业、万名乡贤”助农帮扶行动,健全社会资本、公益组织共同帮促的激励机制。多形式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实现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培训全覆盖。更大力度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探索发展劳务合作社,承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改善等工程项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