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打造农业产业空间新格局。推进乡村产业“一县一平台”,以打造新时代高水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构建集聚化、园区化、精品化、特色化、区域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新格局和以农业经济开发区为“核”,优质稻米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业创新孵化园、美丽经济转化区为“芯”的“一核四芯”高能级产业平台体系。

  (三)推动共建共享发展,打造合作开放新格局

  1.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合作交流,拓展市场、建立基地、合作经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全球布局,赴境外参加重点国际性农产品展,投资农业开发,引进先进技术、设施设备和优良品种。扩大乡村文化国际交流,打造一批乡村对外文化交流精品项目。鼓励通过短视频、微博等自媒体,提升共富文化、水乡文化、蚕桑文化等农业特色文化美誉度。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参与嘉兴农业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推动长三角农业农村合作交流。贯彻落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深化与沪苏杭甬联动发展,协同共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和长三角现代农业园区,联合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冷链物流基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农业农村区域联动,在推动长三角区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先锋作用,助力全市打造以一体化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3.合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深化推进与丽水、金华等地“山海协作”工程,立足发挥“山”“海”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聚焦助力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不断创新完善帮扶合作机制,推广平湖与青田“飞地抱团”壮大集体经济等山海协作模式,做优做强“飞地抱团”项目,启动建设一批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新举措共同谋划推进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嘉兴范例。

  四、高质量推进九大建设行动,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

  按照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围绕粮食安全、乡村建设、强村富民、文化兴盛、社会治理、数字赋能等方面,全面推进九大建设行动。

  (一)强化粮食安全政治担当,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做好现代农业供给侧、供应链“两篇文章”,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1.夯实粮食供给保障力。

  (1)确保粮食安全。建立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长效机制,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年度考核内容,努力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深入推进粮食市场化改革,扩大粮食储备规模,稳定和强化种粮补贴,完善和优化粮食收购、订单奖励和最低收购价等政策。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立健全耕地流转经营体系,逐级分解年度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储备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保持全省第一。积极推进油菜扩面提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油料作物,多层面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推进粮食安全领域数字化改革,推进“种粮一件事”改革。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稳定在225.81万亩、19.5亿斤,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稳定在5.396亿斤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3.4亿斤以上。

  (2)做优稻米品质。深化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发挥嘉兴南繁育种优势,加强优质水稻育种技术研究及全产业链建设,推广优质食味水稻品种,推进“万元千斤”农作制度创新,推广水旱轮作、粮经轮作、“水稻 ”、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深化“五优联动”,打造“嘉兴大米”品牌,引导农户种植绿色、安全的优质稻种,实行优良品种统一供应、生产管理统一标准、加工服务统一渠道、市场营销统一品牌“四统一”行动,提高嘉兴大米品质,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实现优质稻米品种全覆盖,稻渔综合种养推广面积15万亩,粮食规模化经营比例90%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

  (3)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最严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和抛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土地流转主体审核、产业准入、风险防范等全程监管。实施沃土工程,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长效机制,开展绿色农田建设,提升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改善提升耕地质量,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开展土壤检测、治理、改良试验和健康土壤培育试点,探索建立健康土壤指标体系和培育技术,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监管机制,稳步开展耕地质量评价,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

  专栏4-1 粮食保供提质工程

  1.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推动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大力实施优田增粮行动,开展绿色农田建设,打造一批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示范项目。“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9.41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21.8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8万亩。全市累计建成225.75万亩高标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668。

  2.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严格保护提升115.7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农田水利等设施完备,推进“吨粮标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每年种植一季以上粮食作物,进一步健全建管并重、整体提升、永久保护机制。

  3.稻田退水“零直排”。加快构建生产清洁、产品绿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体系,全面启动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实现稻田退水灌溉循环利用和净化过滤排放,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和打响嘉兴稻米品牌打好基础。“十四五”期间,完成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覆盖面积60万亩,优质稻米生产示范区实现全覆盖,治理区内稻田面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1/3以上。

  2.做强特优产业内生力。

  (1)强化两大重要农产品供给。

  ①畜牧养殖。坚持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引领,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生猪规模养殖,打造一批保供主渠道企业,完成3个年出栏10万头以上标杆性现代化猪场和6个年出栏1万头以上标准化猪场建设,建设无疫小区5个以上。统筹奶牛、湖羊、家禽、蜜蜂、兔等传统产业和实验动物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嘉兴辨识度的畜牧品牌。加强奶牛基地建设,实施“嘉兴黑猪”、湖羊等地方畜禽遗传品种振兴行动,增加优质乳制品、牛羊禽肉、禽蛋等畜产品供给。到2025年,实现生猪存栏42万头、奶牛存栏1600头、湖羊存栏46.5万只、家禽出栏3150万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100%,猪肉自给率提高到5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