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共卫生现代化建设需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配置和更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设备、大型救治设备、卫生应急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设备。市县(市、区)承担重大疫情救治任务的定点医院要重点加强ecmo、移动dr、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支持类、急救类设备配置。

  增强院前急救能力,完善急救中心(站)设施设备和急救车辆,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交通半径和常住人口合理配置急救车和负压救护车。以设区市为单位,按照每3 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以县域为单位,根据县域人口的 300%估算人口基数,按照每3万人口1辆的标准配备救护车。根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求合理配置救护车类型,其中至少40%为负压救护车。加强采供血车辆配备,原则上按供血量每3吨配置1辆送血车,合理配置流动采血车。

  (四)实验室资源

  依托市、县(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若干高标准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每个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生物安全二级水平实验室。全市建设配备4个快速移动检测实验室,其中市疾控中心配置移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加强丽水市现有的省级科研平台,特别是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三级综合性医院建立符合需要的加强型生物安全等级二级的实验室,具有多种基因检测技术平台,具备自行开展生化、免疫、临床基因扩增检验等实验室条件。县级综合医院应建有符合生物安全等级二级的实验室,并配置相应的业务用房和专业技术人员。

  (五)学科(专科)资源

  通过合作方式,引入国家或省级高水平医疗机构学科资源,加强与国家、省级名校名院、科创平台合作,引进院士工作站、高能级创新平台,共同打造细胞生物、自然疫源性疾病、中药制药、生物制药、畲医药等研创制高点。依托丽水现有医疗资源,引入国家或省级高水平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发挥委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一批重点学科、培育一批创新学科、支持一批扶持学科和县级龙头学科,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学科3-5个、重点专科1-3个。优先发展省市重点学科、区域专病中心,打造浙西南区域医疗高地。

  (六)信息数据资源

  以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依托,升级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更加及时高效地汇集公共卫生、临床诊疗、健康管理等行业数据,强化跨部门数据共享和场景化多业务协同。进一步推动医共体牵头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区域化临床智能辅助和电子病历质控系统建设,全面提升临床诊疗工作的智慧化程度,建立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加强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卫生应急指挥和卫生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打造省市互联、机构互通、数据共享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卫生应急指挥平台,探索智能化执法监督平台的丽水模式。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监管的丽水模式,推动“互联网 监管”从违法事件事后查处向事前、事中风险预警延伸。

  四、重点任务

  (一)夯实基层基础,建设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紧急医学救援等体系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医学急救等能力,传染病收治能力达到1.5床/万人。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和疫情防控,建立功能完备的疾控网络,改革过渡期内按照原机构原机制运行。按照查缺补漏、填平补齐的原则,制定建设方案,确保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用房和设施设备达标。加快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

  2.加强重大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适当提高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能力。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依托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市人民医院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形成传染病临床研究、疑难危重传染病诊治、技术指导和远程会诊功能,争创省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依托丽水市中医院建设区域中医疫病防治中心。

  建立县级传染病收治定点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感染病区或感染楼,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立院区,满足辖区内传染病常规筛查、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患者留观和住院治疗等功能。各县建设一家后备医院,具备发生重大疫情时48小时内完成腾空、收治传染病的功能。加强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及县定点医院传染病病床和重症监护病区建设,完善可转换病区,加快重症、呼吸、麻醉、感染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

  3.推进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市级紧急医学救援机构建设,依托丽水市中心医院建设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创伤应急救援中心,作为全市创伤疑难复杂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强化创伤病房、重症监控病房、创伤复苏单元等建设。依托市人民医院建设核与辐射、化学中毒、传染病等市级卫生应急专业救治基地。依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创伤科,加强县级紧急医学救援机构建设,构建起15家医共体牵头医院 片区医疗中心 智慧流动医院 综合应急联动急救的医疗服务丽水模式。加大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和专业设施设备建设力度,实现市域范围跨区域卫生应急1小时快速响应。市、县(市、区)成立公共卫生应急心理救援中心,负责本级心理救援队伍组建,面向指定医疗机构和救援队伍开展日常培训和演练,承担相关事件发生时具体心理救援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依据城市地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少于11分钟,乡村地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少于15分钟的目标,合理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提升院前急救整体水平。加强各级各类急救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公民急救技能培训制度。鼓励居民家庭自备医疗急救包,规范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群密集场所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置。开展驾驶员、旅游景点导游及大型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急救技能持证上岗培训,开展大专院校、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急救技能实操训练。组建市级院前急救120云平台,实现全市“一网管理、一键急救”。建立丽水市直升机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实施县级直升机停机坪建设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及地处偏远的旅游景区开展直升机停机坪建设试点。建设“五分钟社会应急救护圈”。提高县域紧急医疗救护应急响应能力,加快救护设备更新,提高智能化水平,达到车载化、帐篷化、信息化、自我保障化的要求。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组建标准化卫生应急队伍。

  4.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职业病防治体系包括职业病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职业病诊断救治等机构。主要依托市、县(市、区)级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性医院和第三方机构,建立职业病监测评估技术支撑网络,每个县至少有1家医疗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市本级设有2家职业病诊断机构。

  职业病监测评估机构主要承担行政辖区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风险评估、职业病防治情况统计和调查分析、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报告、应急处置、职业健康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技术支撑任务。职业病诊断机构承担本地区职业病诊断工作,强化与其他医院的合作及多学科联动,提供职业病救治技术支撑。加强市本级医疗机构职业病诊断能力建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1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