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提质扩能,建设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
推动市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扩容和均衡布局,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形成市域有高地、县域有高原的医疗卫生发展格局。
1.促进市级医院优质发展。构建差异发展、优势互补、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市级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市级公立医院布局,按照三甲综合性医院标准筹建丽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丽水市妇女儿童医院,形成东有市人民医院东城院区、西有市中心医院、南有市第一人民医院、北有市第二人民医院、中有市中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覆盖丽水市城区的市级公立医院布局。
推动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聚力解决疑难杂症,向研究型医院发展,重点提升传染病、肿瘤、创伤、呼吸、心血管等专科诊疗能力。丽水市中医院重点建设区域中医疫病防治中心,提升中西医结合肺病、肿瘤、妇科等临床诊疗能力。丽水妇幼保健院重点加强妇产科、儿科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点加强老年医院和区域老年医疗中心(安宁疗护培训基地)建设。主动参与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1-2家疑难杂症诊疗能力顶尖、科研能力突出、管理水平高超,具有较强辐射力的省级重点建设医院。到2025年,疑难危重病例市域外转率持续降低,市级医疗服务保持地级市领先,成为浙西南区域医疗服务高地。
2.实施县级医院强院计划。积极推进“山海提升”工程,建立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长效机制,主动对接省市三甲医院,构建“3342x”紧密合作新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双精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软硬件建设标准。针对县域内诊疗需求较大,县域外转诊较大的病种开展专病中心建设,提高儿科、老年医学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专科能力,完善二级诊疗科目设置,推广内镜、介入治疗等微创技术,加强多学科合作,全面推进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的提档升级。实施县级医院同质化管理,实施县级医院医疗质控年评价、通报、整改机制。推进医院等级评审,确保县级医院高水平通过新一轮医院等级复评,推动县级医院争创三级乙等医院。到2025年,所有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力争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医共体牵头医院的主要学科服务能力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3.发展高标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实施新时期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高标准完成业务用房改扩建任务,改善服务环境,配齐服务所需仪器设备,逐步提档升级诊疗条件。推动条件成熟的古市医院、温溪医院、新建镇中心卫生院等中心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大力发展以老年、康复、护理等为主的住院服务。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设置,强化急救、全科、儿科、康复、护理、中医药和公共卫生等服务能力,逐步发展康复、心理、口腔医疗、安宁疗护等服务。
实施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工程,加快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稳步提升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水平。拓宽村级卫生人员补员渠道,以乡村两级为主面向基层定向培养扩招20%以上,实行村卫生室“县招乡管村用”的柔性用人机制,逐步提高政府(集体)办村卫生室配置执业(助理)医师比例。推动智慧流动医院建设,强化巡回诊疗车的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升级流动医院服务,高质量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配设备配置率达到100%,政府(集体)办村级医疗机构达60%以上,村卫生室规范化率达90%。
4.推动社会办医特色发展。鼓励社会办医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重点举办市场供给短缺且需求量大的儿科、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专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高端医疗,增加特需服务产品数量,加快社会资本建设健康管理、医养结合、健康体检、护理院、老年病医院等机构。支持社会办医自愿加入公立医院牵头组建的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鼓励社会办医与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医疗协作。支持社会办医优先承接三级公立医院下转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支持社会办医发展“互联网 医疗健康”,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医院项目,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建成立足丽水市域、辐射周边地区的肿瘤等疑难疾病诊治中心。实现社会办医服务量占比明显提升,建成一批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社会影响、有一定品牌特色的社会办医院。
(三)打造特色优势,建设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体系
加快形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院为骨干,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重要力量,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加强中医发展基础建设。推进丽水市中医院传承创新楼、中草药制剂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建设。加快丽水市中医药(畲医药)研究院建设,推进研究成果临床推广应用。支持丽水市中医院争创省级中医药医学中心和医疗中心丽水分中心,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省内先进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甲中医名院。支持龙泉、松阳、云和、缙云中医院迁建以及庆元、缙云等中医院改扩建。实施县域中医药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建设一批名中医工作室,培养一批现代中医药人才,打造一批区域性中医特色专科。力争全市县级中医院普遍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要求,70%以上的县域医共体牵头的中医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90%以上的县(市、区)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信息化系统支撑,重点建设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中医分级诊疗管理系统、基层中医药服务“云平台”等内容。丰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内容,家庭医生团队均能开展中医药服务。组织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西学中”,“护学中”培训,创新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扩增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数量,加大师承方式培养力度,增加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规模。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师,实现乡乡有中医馆和中医师,村村开展中医服务。
3.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优化中医内科、妇科、骨伤、肛肠、儿科、皮肤科、神志科等中医优势专科,扩大中医诊疗规模比例。开展疾病中西医协同诊治,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诊疗中的优势,推广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丽水市中医院国家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能力基地建设,规范市县中医康复中心或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推进中医康复技术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建立健全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筛选10-15个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方案及50 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成立市县中医疫病防治中心,发挥中医药防治疫病优势,加快“温病学”研究成果与防治经验的推广应用。
(四)深化协同整合,构建全人全周期健康保障网络
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强化防治结合、医防融合,完善分级诊疗,关注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促进生命全周期服务质量优化,提升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