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实施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行动,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以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为抓手,推动农业农村多项改革政策协同、过程互促、成效叠加,持续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1.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

  科学编制农业生产力布局规划,合理布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村、食用菌”等6大主导产业以及生产要素。制定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指导性意见,拓展农业“标准地”适用范围,健全完善农业“标准地”指标体系。制定美丽田园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体系,推动农业“标准地”项目按照对应标准打造“美丽田园”。加强农业“标准地”数字化建设,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重点任务,对农业标准地地块和农业经营主体精准画像,通过智能装备、农事ai、病虫害防控等算法模型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及时监测预警,实现地块一图统览、主体一图集成、信息一图感知,重塑农业“标准地”服务和监管新模式,切实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从低散乱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到2025年,因地制宜建成“美丽田园”50个以上,农业“标准地”面积达到12万亩。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继续落实土地流转养老保险政策,鼓励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紧抓全国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契机,完善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农户资格权保障、使用权流转等十项机制,夯实管理、规划、发证、权利、权能五个基础,全力打造义乌宅基地改革试点“2.0版”。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各项试点任务,建立完善“规划统筹引领、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高效使用、权利权能完整、资产属性显化、管理严格规范”的宅基地管理制度。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允许村集体依法收回农民自愿退出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按照规划用途入市。巩固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成果,建立健全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到2025年,为城乡融合发展腾出新空间10000亩以上,撬动农村沉睡资产500亿元以上,增加农村农民财产性收益20亿元以上。

  3.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探索和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推进农村集体资源参与社会化配置、市场化经营,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市、镇街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进产权交易平台和集体“三资”监管平台联网一体化。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依托股东股权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和放活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相关权益。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户 评信 信贷”金融惠农模式。

  4.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拓展“三农”业务,确保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快推进“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实施。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林权、集体股份制股权抵押贷款等金融服务。探索农地使用权、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设备、农业生物资产、农业知识产权和专利等产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试点改革。完善“政银保担”合作机制,积极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功能。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加强保费补贴资金预算,推动农业政策性保险险种扩面、增品、提标,增强应对农业生产风险保障能力。到2025年,累计信贷担保额达到2.5亿元以上,新增贷款10亿元以上投入农业农村领域。农村用益物权抵(质)押贷款累计达到300亿元以上,农业保险深度达到1.5%以上。

  (八)实施“三农”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强化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加快提升农业农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打造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开展农民培训和跟踪服务,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1.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深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新机制。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毕业生到基层农业推广机构工作,补齐乡镇农技推广岗位人员缺口。加强农技推广人员能力建设,分层次、分类别开展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实施科技特派员扎根计划,精选科技特派员带项目、资金、技术和成果服务乡村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开展技术研发和新品种培育,支持农业企业承担各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企业。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探索建立有条件的村庄组建村级合作担保组织,进一步规范农民资金互助会运作,构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市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以上。

  2.培育高素质农民

  全面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训制度,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支持青年、乡贤等“两进两回”人员创业,支持高素质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建立高素质农民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畅通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渠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开展培训服务,创新培训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依托“三农”科普类宣传媒体等平台,支持编制通俗易懂、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系列作品,开展小农户群体科学素质培训,帮助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到2025年,全市培育高素质农民500人以上。

  3.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围绕标准化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大高校、企业等定向培养力度,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大力实施乡土实用人才培育计划,培养一批富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文化能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充分发挥其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和带动群众致富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导师传帮带工作机制,打造一支懂科技、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25年,全市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000人以上。

  4.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深化实施“领头雁”工程,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配强村级班子,选派好第一书记,高质量打造农村带头人队伍。加大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选拔力度,多渠道储备村级后备干部。着力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制定实施“三农”干部培训计划,全面提升“三农”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3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