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管理、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入手,形成一批义乌农业农村创新场景应用,不断丰富乡村振兴数字生态。提升乡村数字生活新服务,加快农业“标准地”数字化改革,大力推广“浙农码”,绘制好“跟着节气游乡村”数字地图。加快农村“三资”管理迭代升级,推动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全面应用上线,加强村级财务追踪和远程监管应用。推进“互联网 扶贫”“互联网 医疗健康”“互联网 社会救助”等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应用低收入农户帮促系统,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社保和社会救助水平。加快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引导农户试水直播电商,做大做强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网络销售产业。加快新兴服务业、休闲旅游等数字化建设,培育数字乡村新业态。到2025年,新增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村200个,实现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数字管理系统应用行政村全覆盖。

  (五)实施乡村善治示范行动,提高乡村四治融合水平

  以善治示范村建设为载体,构建“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智治为依托”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1.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组织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制约机构,社会组织为补充力量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一肩挑”。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开展“五星三强”基层党组织创建,打造“党建强、发展强、治理强”示范型基层党组织100个以上。加强农村党员十二分制管理,推动党员干部忠诚于党、服务人民、转型发展、优良作风、廉洁自律“五(吾)带头”,强健农业农村发展骨干力量。完善村务监督机制,健全“一肩挑”后村级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监督权。鼓励发展乡贤理事会、参事会、议事会等乡贤组织,推动乡贤回归参与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寓治理于服务的独特作用,积极培育调解协会、志愿者队伍、爱心基金会、婚姻家庭服务等组织。完善农村“党建 单元”巷战治理运行体系,统筹推进社区服务、群众自治、治安防控、法律服务等基础性工作,建立信息联通、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2.推动乡村“四治融合”

  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联动体系,增强乡村自治能力。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级班子工作例会、工作协调和议事决策等制度,提高村务透明化、民主化程度。夯实农村法治基础,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加强乡村法治宣教,推广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占比达到90%。发挥乡村德治作用,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的道德规范,开展“四型社会”等评议活动,加强道德讲堂、德育基地等载体建设,营造向上向善的好德氛围。大力实施“平安 智慧”村居建设,改造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系统,大力建设以“雪亮工程”为龙头的感知体系,继续推广“智慧钉办”模式,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改革。到2025年,累计创建省级善治村200个以上。

  3.厚植新时代文明乡风

  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振农民群众的精气神。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体系,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建管用育”规范化运行。实施“百千团队”进基层,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风家德、文化文艺等各类活动,增加乡村文化供给,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基层走深走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市镇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利用,完成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10个以上。深入挖掘24节气农耕文化,做好农村文化和传统技艺的继承保护发扬。

  (六)实施强村富民促发展行动,加快村集体、农民致富增收

  构建农民、村集体稳固增收机制,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拓宽村级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提高农民富裕富足水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动共同富裕。

  1.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深化开展“消薄”攻坚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多村联建、单村独建或村企合建等多种方式,建设“小微产业园”、标准工业厂房、仓储设施等物业资产,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积极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村办公用房、会堂、老校舍、厂房、仓库、生产设施等各类集体资产,做好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深化国企与镇街结对帮扶机制,充分融合国企的产业优势和镇街的资源优势,建立国企谋划项目、村集体抱团出资入股共建产业项目等造血新模式。谋划实施市级或多镇街联建优质大项目、大产业。健全“村书记 项目”带动发展机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绩效考核奖励挂钩制度,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性。理顺镇街农村集体“三资”服务和监管工作体系,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助推村集体收入稳步发展。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

  2.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和就业政策,加强村级就业平台建设,着力稳定农民就业。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新时代工匠、新蓝领、直播电商,加强农民各类技术、管理培训,引导山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其工资性收入。加大对农民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功能,引导农民返乡和就地创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补齐农民财产性收入短板。推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数字化“四化”发展,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销售收入。发展乡土特色产业,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等经营业态,促进农旅融合,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0元以上。

  3.增强低收入农户发展能力

  健全低收入农户精准识别和监测体系,将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等纳入监测范围,开展常态化监测,实行动态化管理。加强产业精准帮扶,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结合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低收入农户上岗。健全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制度,推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对因病致贫、丧失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开展兜底帮扶,保障基本生活。注重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3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