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定践行千岛湖保水渔业,努力争当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示范

  积极实施保水渔业,严格按照县政府的要求,保质适量投放鲢鳙鱼种,利用鲢鳙等鱼类滤食水中藻类的特性,通过藻类的生长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藻类再被鱼类摄食再转化为有机鱼,合理捕捞有机鱼从而将氮、磷等营养物质带出水体,起到生态净化水体营养物质和改善水质的目的。近5年平均投放千岛湖鲢鳙鱼种1000吨以上,放流数量超1000万尾,并通过合规限额捕捞,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独具特色的千岛湖保水渔业经营模式被誉为我国湖泊(水库)生态渔业经营的典范,列入中央党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教学案例,并走进中组部组干学院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课堂。

  2.扎实推进“湖泊 ”战略,努力打造“两山”高水平转化示范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现场推进会在千岛湖召开,于康震副部长在会上充分肯定千岛湖保水渔业模式并要求在全国推广,淳安县按照“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思路,面向全国开展“保水渔业”生态模式输出,通过共同开发、技术服务等形式,先后与江西阳明湖、湖北富水湖等10个生态集成圈签订合作协议,深度参与水库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渔业资源评估、捕捞技术推广等。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千岛湖模式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2019年,淳安县探索成立千岛湖“两山学院”,以“学院 教学点”为模式开展“保水渔业”教学,通过整合巨网捕鱼、金山鱼湾、渔文化博馆、鳌山渔村、下姜村等渔文化资源,设立丰富的现场教学点,研究开发了多条高端培训考察研学游线路,将千岛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转化路径、转化模式,更好、更系统地向全国推广。

  3.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努力成为全国大水面科技兴渔示范

  2018年,千岛湖临湖地带综合整治行动正式启动,为保护千岛湖“一湖秀水”,在淳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淳安县渔业主管部门以坚持决不污染环境、决不触碰生态红线、决不降低环保门槛的“三个决不”原则为工作宗旨,开展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工程、鲟鱼网箱整治提升工程、鲢鳙老口网箱整治工程,实现全县规模化水产养殖企业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在推动千岛湖渔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在“十三五”期间,积极依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科技引领和高端智库作用,建立大水面生态净水渔业研究中心、桂建芳院士专家工作站、上海海洋大学产学研基地,并将千岛湖纳入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核心示范点建设,开展《千岛湖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渔产潜力评估》《浙皖交界拦网对千岛湖安徽段鱼类多样性影响的初步评价》等课题研究,促进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水域生态保护和渔业生产相协调的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4.建立健全渔政执法体系,努力建设内陆渔政管理执法体系示范

  “十三五”期间,淳安县渔政局在全省首创“政府执法 企业护渔”渔业执法管理模式,将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发集团)下属护渔队伍纳入渔政执法体系管理,建立拥有渔政执法人员58人、渔政协查员150人的渔业专职执法队伍。建立水陆机动快速反应队伍,发挥乡镇渔政员、护渔组织和库区群众有奖监督举报作用,形成千岛湖渔业资源管理立体快速防控网络。同时,创建县渔政、公安等部门联合办案机制,定期召开行刑衔接联席会议,强化信息共享,提升渔政执法威慑力。与安徽歙县建立浙皖交界水面渔业资源联合共保机制,协同开展钱塘江全域禁渔、浙皖交界网箱整治退出等跨省渔政联合执法。重点打击禁渔区(期)违法捕捞、使用禁用工具和方法捕捞、无证捕捞、偷捕鲢鳙鱼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年查处渔业违法案件2000起以上,占全省内陆水域渔政违法案件数量三分之二以上。

  “十三五”期间,县渔政局每年举办各类大型放流活动10余次,年均向千岛湖增殖放流鲢、鳙、黄尾鲴等优质鱼苗5000万尾。在全县营造了“保护千岛湖渔业资源就是保护千岛湖水资源”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大头鱼保水、小头鱼治水”的放流模式,完善了企业放流、民间放流、官方放流等多种载体与形式结合的放流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创建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家(部级3家、省级5家),实现县内规模化水产养殖企业健康养殖全覆盖;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拿下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进一步提升了千岛湖渔业品牌。

  三、“十三五”期间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渔业科技原理亟待创新

  新时代的大水面生态渔业模式必须摒弃传统的“渔业生产”理念,而要立足“生态保护优先”的基本建设理念,把握“自然修复为主、三效融合、三生一体”的基本建设原则,强调生境修复、资源养护和环境保护的综合功能发挥,注重生态、社会和经济效果的平衡性(三效融合),关注生态、生活和生产的发展协调性(三生一体),进而实现“利用生态”到“服从生态”再到“保护生态”的意识转变。在理念升级的基础上,亟待开展建设原理创新,从生物承载力等生境修复原理到生态种扩繁等资源养护原理,形成建设原理的成体系突破,在不破坏当前水资源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原有资源增加,提高物种多样性,实现多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渔业设备装备亟待研发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要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智能化、复合型设备研发和应用”。当代大水面渔业设备现代化主要体现在资源环境监测装备和大型生产设备的研发与利用方面。在资源环境监测设备方面,通过集成开发水质、流速、气象、温度、溶解氧多探测装备并创新研制出“保障平台”等新型设施,大大提高了对生态灾害的抵御能力。然而,大型专用生产设施研发尚未实现突破,因设备研发落后致使的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利润不足等问题仍未解决。

  (三)渔业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大水面生态渔业是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是由水产养殖延伸到水产增殖为一体的大尺度、全方位整合创新。因此大水面生态渔业技术创新方面需特别注意,基于大水面生态系统特点的相关技术体系需自主创新,例如适用于淡水环境的生物承载力和环境容纳量评估技术、环境高效修复技术、选址与建设技术、资源环境实时监测技术等仍有待细化提升。此外,要加强对大数据、云平台的高效整合与利用,强化信息化建设,对生态渔业中的数据除了实现实时采集与快速传输外,未来也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决策,相应设备及集成技术也亟待提升。

  (四)渔政管理体系亟待提升

  大水面渔业管理需要遵循相关政策,并因时因地进行调整。要加强水陆联动管理,一方面需强化目标水域日常监测管理,及时获取反馈水域环境因子等信息,构建更为高效的“专家决策系统”,另一方面完善对关键物种的资源管理,适时采取调整措施,建立权责明晰的管理制度,平衡不同行业对水域使用的矛盾,以期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水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