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优化产业布局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要求,按照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功能定位和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等红线保护区、生态管控区生态空间管制要求,科学安排社会生产、生态、生活各要素,全面落实保护规定,严格开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监管。通过实行差别化的环境准入条件、差别化的污染减排任务和差别化的排污权交易价格,实施差别化的产业项目准入和倒逼管控机制,优化“一区四园”制造业空间发展格局,加快推进违规企业关闭和搬迁工作和其他零散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进程,提升产业空间集聚水平。

  专栏一 淮安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一区四园”制造业空间发展格局:

  ——“一区”指淮安经济开发区。

  ——“四园”指国信工业园、绿色建造产业园、施河现代教育装备产业园和羽绒产业园。

  二、着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1)构建生态型产业结构

  严控超出本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新增产能,实施过剩产能行业的减量置换,重点推动盐化工、机械电子、绿色建材等主导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目标发展。深入开展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构建和完善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饰三大循环产业链,同步做好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主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建设,大力推广立体种植、生态养殖等生产模式,积极探索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建筑业总部经济产业园为依托,集聚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着力点燃绿色发展新引擎。

  (2)加快工业绿色转型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支持全区各工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进一步提高园区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能源结构,推广应用“绿屋顶”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提升新能源使用占比,合理控制工业园区碳排放水平。重点围绕纺织服装、绿色建材、新材料等产业,大力支持建设绿色工厂,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加强清洁生产审核,逐步全面覆盖大中型企业。积极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

  创新政策措施,加大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推动落实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加强结构低碳、技术低碳、管理低碳等方面工作。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

  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在巩固“263”减化、化工企业“四个一批”等专项行动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持续跟踪全区企业生产工艺装备状况,及时清退低端低效和环境污染大的产能。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建设,推动“两高”项目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持续推动能效环保水平提高,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

  继续推进“蓝天保卫战”工程,以降低pm2.5浓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扎实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以“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总量削减”为原则,采取原料替代、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等多种手段,全面推进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

  专栏二 淮安区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依托开发区现有循环经济发展基础,以构建完善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饰三大循环产业链为重点,积极推进产业补链和延伸项目建设,促进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及园区内外的循环链接和耦合共生,推动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热能,园区企业废水进入明通污水处理厂处理,中水回用于园区。

  ——园区机械零部件企业为成套设备企业提供零部件,成套设备企业为园区零部件企业提供机器设备,物华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回收园区企业金属边角料,再生材料返回园区机械制造企业。

  ——园区纱线企业、织造企业、印染企业和服饰加工企业间形成纺织服饰循环经济产业链。

  (2)强化服务业绿色发展

  加快建立与创新驱动发展相适应、与制造业发展相融合、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充分发挥淮安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依托淮安城区、高铁片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等服务业发展空间与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电商物流、现代商贸、金融商务、数字经济、科创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有序推动服务与制造双向融合,促进有条件的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服务企业向制造环节延伸。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业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能力,以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鼓励绿色金融业发展,推动各类资本、资源流入绿色产业,提高绿色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效能。

  专栏三 淮安区服务业发展策略

  文化旅游:着力完善旅游体制框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旅游项目,多元化开发旅游产品,以“ 旅游”理念深化产业融合,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电商物流:加快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建设,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税物流、城市配送等现代物流产业,积极发展b2c、b2b、b2g、c2g、c2c等电子商务产业,增强苏北地区综合服务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辐射苏皖鲁、具有全国影响的电商物流服务综合服务基地。

  现代商贸:强化商业载体建设,培育商贸主体,打造商贸特色和完善商业网络体系,全面活跃淮安区的商业氛围和商业气息,形成“商业中心—商业次中心—社区商业中心”组成的商业中心体系,力争把淮安区打造成为苏北的商贸中心。

  绿色金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改善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的融资环境,支持国际绿色金融资本参与“十四五”建设,推动绿色金融支持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清洁交通等领域创新发展。

  (3)打造绿色农业生产体系

  推广循环示范与绿色生产。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原则,全面形成种养结合、农牧结合以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利用为核心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