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定不移打造文旅康养胜地,以文塑旅创品牌,以旅彰文促融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集聚竞争潜力。坚持“特色文化大市”“文旅康养强市”的目标定位,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蝶变、集群发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做足秦文化、三国文化、仇池文化、陇蜀古道历史文化大文章,提升乞巧文化、氐羌文化、白马人民俗文化新魅力,唱响哈达铺红军长征、两当兵变红色革命文化主旋律,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让寻根秦皇、问道祁山、访西狭汉碑、觅草堂诗韵等一系列优秀文化元素和绿色生态元素深度融合。推动文旅康养融合。构建“一核、两心、三轴、四区、十线、百村”全域旅游格局[9],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构建陇南—九寨沟大旅游圈,推进武都万象洞等大景区建设,创建10个4a级景区,建设康县长坝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礼县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把陇南建成大九寨旅游圈重要的游客集散地。打好生态牌、文化牌、康养牌,叫响“南北过渡带·康养陇之南”品牌,努力培育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发展十大康养业态[10],以文旅资源吸引人,以康养产业留住人,把陇南建成国家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坚定不移打造交通物流要地,系统谋划抓项目,城乡统筹强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夯实硬件支撑。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项目,增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把陇南建设成为甘陕川结合部新的交通物流枢纽。谋划实施百亿项目8个、十亿项目87个、亿元项目255个,让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构建项目储备体系。按照“成熟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紧盯国家省上投资政策导向、“十四五”规划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向,论证谋划一批“两新一重”[11]、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双碳[12]等领域项目,形成“梯次明显、结构优化、接续有力”的项目储备格局。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实施交通连接工程,基本实现国内主要城市群3小时到达,毗邻中心城市2小时通达,市域内2小时通勤。力争铁路总里程达到43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60公里,水运总里程达到120公里。完成陇南机场改扩建及通用机场、9县区直升机起降点建设。建成天水至陇南铁路,推进陇南至九寨沟铁路、兰渝高铁、兰汉十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西和至宕昌、两水至九寨沟、成县至天水、余家湾至凡昌高速以及康县至阳坝一级公路建设。推进白龙江碧口至罐子沟航运工程建设,打通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水上通道。实施一批骨干水网、民生水利、水生态保护工程,全面提升水利支撑保障能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规模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谋划建设临空物流园、铁路物流园、公路物流园,开通兰渝通道农产品冷链物流班列,构建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物流枢纽。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打造以市区为引领、县城为载体、重点镇为补充的城镇体系,完善市区东江、汉王、马街、安化片区基础设施,加快南北两山生态修复、一江两岸绿化美化和沿江湿地公园建设,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7平方公里。加快提升各县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积极培育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提高县城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培育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推进20个特色小镇、50个中心镇建设,打造一批产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康养小镇。

  (四)坚定不移打造投资创业洼地,破题前行促改革,便民利企优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注入强劲动力。坚持以改革添活力增动力,以开放畅循环促发展,在激发内力和借助外力上取得新突破,建设创新合作先行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推动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深化“放管服”改革,树牢“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亲商重商、便民利企的政务服务环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加强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科技园区合作,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双创行动,加强油橄榄、花椒、黄金、铅锌、铁合金、碳酸钙等科技研发。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家,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加强与沿线城市的交流合作,建设甘川渝开放合作试验区、陆海新通道协作区、甘肃南向开放先行区。持续深化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把陇南建成产业梯度转移、项目投资汇聚的重要承接地。加强与毗邻地区的务实合作,打造甘陕川交界区域协同发展增长极。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进精准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引进更多企业和全产业链项目。

  (五)坚定不移打造美好生活福地,巩固成果促振兴,共同富裕惠民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筑牢民生基石。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幅提升民生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中央“五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统筹做好机制、政策、规划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加强产业、就业、消费和社会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巩固拓展东西协作成果,深化与青岛市全方位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确保耕地粮食安全,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广康县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打造美丽乡村建设“陇南模式”,建设500个美丽乡村和50个城乡一体示范乡镇,推动50万农村人口进城入镇,重点建设100个精品示范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让美丽乡村处处精彩、全域绽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着力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提升医疗救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全面完善教育发展体系,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农村子女上学难问题。建成陇南职业技术学院,实现陇南师专升本。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拓宽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渠道。推进“一老一小”[13]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落实“房住不炒”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建设陇南市科技馆。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推进古蜀道申遗。持续推进文化惠民、文化创作、文艺普及等系列工程,努力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和群众性文体活动,让优秀剧目演起来、文化场地用起来、文艺工作者动起来、人民群众乐起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施一批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程,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21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