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把陇南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精准规划绘蓝图。高质量编制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和“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确保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更加科学合理,承载能力更加完备。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城市。健全规划决策机制,严格规划审批管控,强化规划约束执行。精雕细琢抓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实施梁园片区消防通道及汉王黎营、月阳坝跨白龙江大桥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橄榄新城、吉石坝和两水片区建设,建成长江大道东延伸段、十号路工程。加快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园绿地、道路桥梁、停车场等市政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3284户、棚户区改造873套、公租房建设500套。加快安化镇、盐官镇、碧口镇、哈达铺镇等重点镇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提升镇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精心做好进城入镇示范,力争10万人进城入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2个百分点。精益求精严管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严格规范城市执法管理,严厉整治“脏乱差”,高效治理“城市病”,打造规范整洁、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
(五)推进生态环境提质行动。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山青、水碧、林郁、田沃、湖美、草绿的美丽陇南。防治护绿保存量。实行最严格的“三线一单”[15]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继续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面消除潜在环境风险隐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八大工程”,加快集中供热提标改造、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燃煤锅炉淘汰等项目建设,确保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全省前列。加大“三江一水”重点流域系统治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护,地表水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升森林火灾防范和处置能力。生态添绿扩增量。完成宜林荒山荒坡为主的人工造林15万亩,义务植树1000万株。发挥甘肃南部绿色“宝库”、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优势,争取陇南全域纳入生态保护补偿范围。抓好生态移民工作。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土地开发整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推进尾矿库环境污染防治,抓好嘉陵江上游尾矿库综合治理,确保矿山地质环境达到国家标准。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谋划论证“碳汇”项目。
(六)推进招商引资提效行动。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招商政策,提高招商质量,构建大招商格局。健全招商机制。强化招商引资“一把手”责任制,落实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领导包抓、协同推进、专人专班、跟踪服务机制,发挥中介机构、商会组织、帮扶单位、招商顾问的渠道作用,形成“一个招商小组、一项行动计划、一套扶持政策、一个产业项目库”的“四个一”产业链招商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力度,调动各级各部门力量。提高招商成效。论证包装一批优质招商项目,建立意向项目动态信息库、市县区招商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宽领域、高频次的赴外招商活动,引进更多的头部企业、总部企业、知名企业落户陇南。加强园区土地储备,加快标准化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招商吸引力和项目承载力。紧盯实力强、有意向的大型企业,精准对接项目,承接产业转移。全力协调做好签约项目用地、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要素保障,切实提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确保招商项目签约一个、落地一个、建成一个。积极组织参加兰洽会等重大节会,精心筹办好市内重大节会活动,力争招商引资签约资金、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项目开工率达到80%以上。
(七)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全力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实现视线内看不到垃圾、看不到乱象。健全机制聚合力。学习借鉴甘南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经验,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一把手”责任制,坚持领导带头抓、干群齐上阵,推动形成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全程监管的工作机制,拉长整治链条,明确责任主体,构建“上下联动、领导包片、县区为主、部门协同、责任到人、网格管理”的综合整治大格局,推动城乡环境大提升。统筹兼顾攻重点。坚持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三大革命”[16]、城市更新、“五城同创”[17]相结合,加大城乡环卫设施“补短板”力度,系统整治城市农村、地面立面、室内室外环境卫生,一体推进城乡、市场、交通沿线、江河沿岸、旅游景区、建筑工地、学校医院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广泛开展“弯腰行动”“烟头革命”,以实际行动向垃圾说不、向乱象开战,净化生活环境,美化心灵环境,以美丽村庄、美丽小区、美丽机关、美丽校园、美丽河道、美丽公路、美丽景区展现城乡新气象、新面貌,达到城市乡村一个样,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户内户外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重拳整治求蜕变。坚决破除城乡环境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思想,以攻坚拔寨的气概、壮士断腕的决心,在伤筋动骨中求得城乡环境脱胎换骨,让陇南美丽环境、美丽生态变为美丽经济。坚持依法依规整治,研究制定城乡环境整治长效制度和条例。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商铺、进景区、进工地”主题活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八)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一流的服务,全力打造陇南营商环境“金名片”。营造政务服务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办事不求人”机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成12个集成平台,促进政务信息共享,提升网办政务服务能力,打造数字政府的“陇南样板”。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健全审批帮办代办制度。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完善“一网通办”,推行“一窗通办”,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 ”监管,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力打造依法办事、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加强市场主体平等保护,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开展全市营商环境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一批影响营商环境、项目落地的人和事。坚决守信践诺,积极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企业家在陇南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生活。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柔性引进院士团队、专家团队、硕士以上人才,服务全市重大项目、重点学科、重点产业。面向知名院校持续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积极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强化人才保障服务,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让人才活力充分迸发。营造金融支撑环境。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现代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领域资金投放,确保贷款规模稳定增长。积极争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陇南重大战略性项目。发挥好农业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作用,扩大“险资入陇”规模。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保障企业融资需求。做好市县区融资平台公司资产整合升级,加快市级300亿融资平台组建工作。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不断提升市级融资担保平台服务能力。力争金徽矿业主板上市。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实现地方项目融资多元化。持续推进“诚信陇南”建设,深化非法集资整治,改善金融信用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抓好高风险机构化险工作,全力维护金融秩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