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规划目标

  1.总体指标

  到202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更加和谐,逐步形成“绿色、共享、高效、低耗”生产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发展格局总体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产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绿色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拓宽,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稳步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优良天数比率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功能初步恢复,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95%,基本消除劣v类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

  ——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有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全面推进,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更加巩固,生物安全与生态风险防范水平显著提高,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高。

  ——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

  展望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品质慢城,乐居界首”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2.指标体系。为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界首市建立“十四五”时期指标体系,包括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保护4大类17项指标。

  表2.1“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指标体系

  指标 2020年 2025年目标 指标属性

  (一)环境治理

  (1)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 48.9 阜阳市下达 约束性

  (2)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65.2 80 约束性

  (3)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95 约束性

  (4)地表水质量劣v类水体比例(%) 0 0 约束性

  (5)城市黑臭水体比例(%) — 阜阳市下达 预期性

  (6)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 0 阜阳市下达 预期性

  (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30 预期性

  (8)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吨) 化学需氧量 1523.285 阜阳市下达 约束性

  氨氮 183.0925 阜阳市下达

  氮氧化物 886.454 阜阳市下达

  挥发性有机物 236.048 阜阳市下达

  (二)应对气候变化

  (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阜阳市下达 约束性

  (1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阜阳市下达 约束性

  (1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 阜阳市下达 预期性

  (三)环境风险防控

  (1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91 94 约束性

  (13)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 — 有效保障 约束性

  (14)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起/万枚) 0 0 预期性

  (四)生态保护

  (15)生态质量指数(eqi) — 稳中向好 预期性

  (16)森林覆盖率(%) 18.3 阜阳市下达 约束性

  (17)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公里) — 不减少 约束性

  三、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围绕“科创 产业”思路,打造县域创新新标杆。积极对接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创新资源,探索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立足“159”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促进资源有效整合、要素优化配置、产业集聚延伸,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以自由贸易试验区阜阳联动创新区获批为契机,积极对接合芜蚌,复制推广改革经验,有效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启动以节能减排、产品升级为重点的新一轮技改提升行动,加快工业领域“5g 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培育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围绕六大新兴产业,完善“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做大做强资源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和铝基复合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推行“链长制”,坚持放大坐标、拉高标杆,着眼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撬动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能,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坚持筑巢引凤,以田营科技园为基础打造新能源千亿园区,以新材料、新装备、新服务、大健康优势产业为基础打造百亿产业园。抢抓皖北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区建设机遇,重点面向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承接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园区做大做强。深化与昆山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精准对接,探索园中园合作模式,加速推进省际产业园区共建步伐。

  (二)推动能源结构优化

  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减排行动,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坚决落实煤炭减量替代,加强重点耗煤企业节能减煤监督检查,深入推进“一企一策”耗煤管理。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负面清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能效提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断降低电力、热力等行业综合能耗,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积极发展清洁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因地制宜推进光伏、生物质能及配套储能设施建设。加快推动能源消费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大力推广分布式能源应用,扩大清洁能源在区域供电、供热、交通、建筑等各领域的应用,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

  (三)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货物运输结构调整。优化货物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提升水路、铁路货运量。以颍河航道为支撑,推动沙颍河航道扩能升级,开工建设界首市港区汾泉河舒庄作业区多功能码头与戴桥旅游客运码头。依托现有货运站和铁路,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和扩能改造,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建设界首市现代物流产业园、黑豹电商物流产业园等现代物流中心,鼓励货运企业进驻园区,建设绿色物流体系。积极探索提供“一单制”的多式联运全程运输服务,推动货物运输“无缝衔接”。

  构建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倡导绿色出行,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优化乡镇客货枢纽建设,建设光武、泉阳两大副中心客货运一体化枢纽,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提高城市公交分担率和城乡公交覆盖率。发展共享交通设施,完善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系统,加快公共停车场与充电桩建设,提升共享出行和非机动化出行比重。优化交通运输装备结构,逐步淘汰老旧燃油汽车,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推广绿色交通技术应用与智慧交通建设,完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统计监测考核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