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基础设施有力提升

  加大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成界首市环境监测大数据库一期、二期、三期建设,配套建设了机房、视频监控和各类应用系统。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启动“地空一体化”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走航系统、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建设蓝天卫士监控系统,做到精准溯源、综合管控。开展全市域水系治理,实施城区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和万福沟水系治理epc项目。在阜阳市各县(市、区)中率先完成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正式运行,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全覆盖,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的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切实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6.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全面落实

  持续巩固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扎实开展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2016年省环保督察反馈的2个问题、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7个问题、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的9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2019年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共交办了33个信访案件和9个个性问题,均已整改销号。

  (二)存在的问题

  1.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界首市大力发展六大新兴产业,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链条较短,创新能力较差,产业布局较分散,新兴产业体量小,市场竞争整体实力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虽然近年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为切入点,调整工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传统产业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难度较大。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仍将持续存在。

  2.生态环境质量仍需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排名落后已成为界首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十三五”时期,界首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在全省排名靠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排名靠后;秋冬季节区域灰霾影响凸显,城市o3浓度不能稳定达标,尤其是在初夏至初秋期间超标率较高,超标出现时间近年来有提早的趋势,以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二次污染已经成为阻碍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问题。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局部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工业企业遗留或遗弃场地、工业集中区及周边部分区域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总体处于可控范围内。

  3.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污水管网老化,老城区、老旧小区地下污水管网不配套,雨水管网体系不完善,错接、漏接现象严重,导致雨污前端分流后端合流。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覆盖率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管网漏损及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4.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尚不能满足新形势要求

  覆盖城乡的大气监测网络和覆盖全流域的地表水监测网络尚未建成,环境大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存在短板。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还没真正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仍不健全,生态环境管理的责任体系和协同推进机制尚未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创新需进一步突破,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机制尚不够完善。环保监管能力依然薄弱,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土壤安全利用工作仍处于初期阶段;新时期各类环保问题复杂糅合,相关部门环保职责尚未厘清理顺,涉及多部门的环保问题未能根本解决,权责不明难以实现长效管理;环保监管对象面广量大,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环保监管力量与监管任务不相适应;网格化监管体系尚未真正落实到位,未能达到“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标准。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界首市生态环境保护将面临众多机遇。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界首样板提供新契机。二是在统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覆盖范围内,有利于界首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三是界首市正加快建设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四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为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保障。

  “十四五”时期,界首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复苏过程中部分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回暖较快,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难度加大。二是国家、省对温室气体减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尚需进一步提升。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距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还有差距。

  综合研判,“十四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界首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依然任重道远。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强化系统观念,坚持底线思维,充分把握新机遇新形势,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界首建设新篇章。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及阜阳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为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界首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发展全过程,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建立生态优先的决策机制,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环境目标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的综合作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着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的新景观。凸显绿色发展引领,用绿色发展的成果提升整体发展的质量,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攻坚。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协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巩固拓展“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成果,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攻坚、久久为攻,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生态状况持续提升。

  坚持综合施策,协同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相统筹,城市治理与乡村建设相统筹,河流污染防治与湖泊环境保护相统筹,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应对气侯变化相统筹,进行系统保护、综合施策、协同治理。

  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推进。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责任,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激励与约束并举,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0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