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把人民群众的评判作为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坚持群策群力,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节 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现状成效基础上持续改善,环境风险管控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和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美好灵璧建设取得关键性进展。
展望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好灵璧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生态恢复取得明显成效,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恢复,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基本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高效,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
第四节 指标体系
按照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结合宿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从灵璧县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和需求出发,突出可达、可控、可考核。拟定规划指标包括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共四大类十七项主要考核指标,具体指标详见表2-1。灵璧县地表水各考核断面水质目标详见附表。
表2-1 灵璧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现状值 2025
目标值 指标
属性
环境治理 1 细颗粒物(pm2.5)浓度 μg/m3 43 39 约束性
2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73.26 75 约束性
3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60 66.7 约束性
4 地表水劣ⅴ类水体比例 % 0 0 约束性
5 城市黑臭水体比例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预期性
6 地下水质量ⅴ类水比例 %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预期性
7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2.68 24.98 预期性
8 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量 化学需氧量 万吨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氨氮 万吨
氮氧化物 万吨
挥发性有机物 万吨
应对气候变化 9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10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14.92]①
完成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11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 - 完成市下达任务 预期性
环境风险防控 12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100 完成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13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 % 100 有效保障 约束性
14 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 起/万枚 0 完成市下达任务 预期性
生态保护 15 生态质量指数(eqi) - - 稳中向好 预期性
16 林木覆盖率 % 3.42②
不减少 约束性
17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③ 平方公里 9.8976 不减少 约束性
注:①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相较2015年底降低14.92%;②2020年灵璧县林木覆盖率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修改为3.42%;③灵璧县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中,989.76公顷为评估调整前数据,“不减少”以评估调整后公布的数据为基准。
第三章 加强源头治理,推动全面转型绿色发展
第一节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走好绿色、节能、环保、智能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行业为重点,通过生态环境整治倒逼、引导、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围绕灵璧果蔬、畜牧、林木、中药材等资源,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开展全流程智能化、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加快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围绕淮河生态经济带、徐州都市圈等区域建设,大力推进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遵循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耦合发展的原则,与沪苏浙城市及省内合肥、芜湖等地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对口合作机制,共建合作园区,将灵璧打造成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示范县。
推进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加大对新基建、新动能、高新技术、节能环保装备的支持力度,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壮大绿色产业规模。推进灵璧经济开发区深入开展循环化改造,促进园区废物交换利用、能源资源梯级利用、污染集中治理。推广“畜禽养殖 沼气工程 农作物种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生态农业。发展壮大秸秆发电、垃圾发电产业,促进废旧物资规模化利用、产业化发展。
第二节 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严把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环节等准入关,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引导能耗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合理用能。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能效提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断降低电力、热力等行业综合能耗,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积极发展清洁再生能源。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清洁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推动能源消费向清洁化、低碳化方向转型。以国能灵璧浍沟风电项目、洁源灵璧县灵北风电场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布局风能产业,实现可再生能源与电网的协同发展。依托丰富秸秆资源,鼓励光大、国祯、东风等龙头企业加大对生物质能技术的研发与利用,重点发展以生物质为主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苏皖豫天然气联络线规划建设,推进“固镇-灵璧-泗县”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增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推广应用天然气加气站和分布式能源,推进城镇天然气输配管网工程,完善北部城区供热管网建设。加大城乡电网建设力度,推进500kv灵泗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提升电力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电能替代。
第三节 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货物运输结构调整。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努力建成公路、水运、铁路、港口相衔接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以新汴河航道为支撑,打通新汴河与京杭运河联系通道,加快推进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建成以灵璧港区为中心、杨疃作业区和灵城作业区为两翼的港口集散体系。依托现有货运站和宿淮铁路,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和扩能改造,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综合货运枢纽建设。积极探索提供“一单制”的多式联运全程运输服务,做好信息资源、服务规范、作业流程等有效对接,推动货物运输“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