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学生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育工程,加强中小学美育课程管理,以书法、剪纸等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一校一特色”。积极举办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校园文化节等活动。加强社会资源供给,推进社会艺术场馆、专业院团与学校艺术教育有效结合。拓展美育师资来源渠道,配齐配好美育教师。推进美育评价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完善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所需的场地设施,建设专用教室。

  强化学生劳动教育。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注重劳动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加快设立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探索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加强对劳动教育的条件保障、专业支持,打造市、县级公共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城乡劳动教育平台全覆盖。提高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质量,优化劳动实践活动课程结构,加大劳动教育示范校建设力度。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包含劳动素养在内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齐配强大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对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队伍的辅导技能培训。推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全面达标。完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分年龄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整合生命教育教学资源,注重生命教育课外实践,建立完善生命教育保障机制,将生命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全过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通过国旗下的演讲、团体辅导、个体咨询、主题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注重家校共育,邀请教育学、心理学等专家开展面向家长的专项咨询和培训,优化家庭教育应对方式。

  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引导学生知法守法,将学校法治教育实施效果纳入依法治校评价重要内容。完善大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上好法治教育课。积极组织开展法治进校园等活动,预防并杜绝校园欺凌现象,营造良好校园法治文化氛围。依托法治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等载体,加强学生法治教育宣传。

  扎实开展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丰富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内容,促进相关课程和国防教育有机融合,增强青少年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军事素养。依托亳州市国防教育综合基地等载体,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军训教育。鼓励学校依托“互联网 ”、微课等方式,利用优质国防教育教学资源,增强学校国防教育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支持学校争创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专栏一:立德树人,全面育人工程

  德育铸魂行动。着力构建核心价值引领人、主题教育激励人、校园文化熏陶人、实践活动锻炼人、自主管理培养人、三位一体共育人的六大德育框架,依托主题升旗、主题班会、班级文化、读书教育、主题电影展映及各项创建活动,加快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德育教育,促进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相融合。开发“互联网 ”德育课程资源。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德育管理人员、校外辅导员、法治副校长等学校德育工作骨干队伍。

  智育提质行动。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减负增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完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加快发展智慧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各学科指导六大方面工作,引导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持续举办各学段各学科优质课大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认知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体教融合行动。改善学校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强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普遍建立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体系。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探索“跨校走教、共享教师”,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持续推进青少年近视防范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美育熏陶行动。加强美育与德智体劳教育相融合,开发具有亳州地域特征、文化特色的美育课程资源,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艺术审美体验 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推动高雅艺术、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校园。探索形成文艺界优秀人才、高校艺术教师、退休艺术教师、在职艺术特长教师到中小学任教、兼课的长效机制。

  劳动促进行动。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程,确保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建设校园劳动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构建覆盖考察研习、操作训练、项目实践、榜样激励的学校劳动时间场所图谱。积极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活动。推动建立家校劳动共育关系。根据劳动教育实际需要,配备足量劳动教育课程教师。

  心理健康提升工程。加强对离异家庭、留守学生、残疾学生等群体心理健康的关注,加快布局心理辅导室、名师工作室等设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到2025年,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理辅导室)400所。充分发挥学校指导作用,搭建家校微信互动平台,积极发布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健康成长。

  第二节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健全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促进均衡发展,推动基础教育从解决“有学上”问题向“上好学”稳步迈进。

  1.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统筹考虑城区发展、生育政策调整和人口流动等影响,整合学前教育资源,合理规划幼儿园的设点布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支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推进江宁路幼儿园、魏武大道幼儿园、药源新村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公办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推动优质资源向乡村学前教育倾斜,发展乡村普惠性学前教育,改造提升乡村幼儿园。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0%以上。

  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积极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示范园建设。全面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惑问题,持续做好园校联合教研和教师专项培训工作,促进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保育教育全过程,为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持续推行公办幼儿园午餐供应和课后服务工作,着力解决课后服务资金和人员不足问题。严把幼儿教师从业入口关,健全教师培养机制,搭建教师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优质课分享等活动。强化幼儿园质量监管和业务指导,大力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规范幼儿园发展。充分发挥公办园和优质民办园示范作用,积极创建一批市级特优园,完善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加快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并强化监管。全面推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深化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持续坚持双向衔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推广联盟(集团)办学办学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到2025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支持蒙城县、谯城区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到2030年,全市三县一区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