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5293 超过全 国平均 水平 — 预期性

  27 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95 [≥0] 预期性

  28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95 [≥0] 预期性

  注:[]代表5年累计变化数。

  第三章 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

  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全

  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加强

  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优质。

  第一节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实施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分品种供给方案,全面落实各品种产量面积和保障目标任务。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把增产任务落细到品种、落实到县区,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9.2万亩,总产能稳定在505.2万吨。

  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政府投资继续向农业倾斜,加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状况。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和产后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粮食物流散装、散卸、散运和烘干、清理、代储、代销等功能。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建立健全超标粮食收购、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

  全面推行“按图索粮”。实施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以“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加工什么、基地就生产什么”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依托粮食加工头部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订单生产基地,实行“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大力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单一品种整建制规模化种植,鼓励整县、整镇推进,做好专用小麦集中连片作业和统一管理。实施大豆产业振兴计划,加快推进大豆产业提质增效,发展高蛋白大豆,试点发展鲜食、黑大豆等特色大豆种植。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积极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引导农业企业通过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与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农户构建利益共同体,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粮食提质粮农增收。到2025年,全市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面积达500万亩。

  深化“一块田”改革。积极推进“一块田”改革,有效破解农村耕地“细碎化”难题,推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围绕“供、耕、种、管、收、售”六环节全托管服务,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实施主体,在全市范围内示范推广“一块田”改革、“股权联盟”“六位一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经营模式,实行“田保姆”“农家政”,进一步降低农户生产成本,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机托管走在前、农民外出去挣钱”,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乡镇“大托管”示范全覆盖。

  第二节 提高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着力发展“绿优蔬果”。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养生蔬菜和特色蔬菜,精选蔬果优良品种,引导建设高标准“绿色蔬果”生产基地,推进蔬果示范增效。积极推广“粮 菜”“中药材 菜”“林 菜”作物间作或套种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持续提升蔬菜生产能力,提高耕地亩均产出效益。坚持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紧紧围绕食用菌产业“八大工程”,推广羊肚菌、平菇、香菇、赤松茸种植,构建食用菌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食用菌产量、产值年增长20%以上。引进一批蔬果深加工企业,发展蔬菜榨汁、干果脆片等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造蔬果加工企业的产业集群,不断提升蔬果加工综合效益。到2025年,全市设施蔬果种植面积达75万亩、产值突破60亿元。

  大力推行“生态养殖”。以蒙城县“黄牛振兴”、涡阳县“肉羊双百万”、利辛县“生猪扩量”、谯城区“畜禽提标”等项目为载体,推动县区畜牧业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加大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备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推广稻虾连作、稻鱼共生等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强化项目谋划,坚持“一县一策”,以县为单位谋划一批畜牧屠宰精深加工项目,扶持壮大一批带动性好、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产加销”一体化建设,打造屠宰加工、风味熟食的畜牧加工全产业链。扶持壮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做强畜禽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生猪出栏达296万头,肉类总产达35万吨,禽蛋产量达11万吨。

  深入实施“标药种植”。加快中药材科学技术研发,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在亳共建安徽中药材种植联合研究中心,开展白芍、菊花等地产大宗药材品种种苗繁育和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带动中药材科学化、标准化种植。充分运用“互联网 ”技术,完善中药材种植“源头可追溯,标准可规范,质量可保证,数据可互通,模式可推广”标准体系。实施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绿色种植基地建设行动,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合作的联盟发展模式,支持医药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设集中连片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自建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设产地趁鲜切制中药材绿色(有机)种植基地。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规范化种植面积达50万亩、总产值达42亿元。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园10个,培育道地绿色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3个。

  第三节 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

  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构建土地执法监察市、县、镇、村四级巡查体系,压实压紧耕地保护责任,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用地,优化耕地空间布局,严禁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非农化”,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确保到“十四五”末,全市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聚焦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实施“皖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改造工程,高质量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140万亩,提升改造54万亩的任务。加强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开展争创优质项目活动。探索深化“四个结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现代农业发展、耕地占补平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向纵深推进。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推进“改、培、保、控”措施落实,探索肥水管网进田耕地质量提升新路径。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落实管护责任。到2025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达797.4万亩。

  专栏2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重大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皖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改造工程,到2025年,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140万亩。

  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重点建设一批优质高产粮食示范片区,提升粮食绿色增产示范水平。到2025年,全市建成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500万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7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