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营商环境。实行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高标准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一网通办”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部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推进“证照分离”等事中事后监管举措,通过提高审批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以及强化准入管理等改革措施,大幅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和提高许可证办理效率。推进与长三角城市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对接,在人才认定和待遇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探索实施“双跨双享”政策支持。

  2.优化市场环境。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消费者投诉、产品召回等信息共享机制,引导行业对共性质量问题进行警示和改进。积极参加长三角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形成“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用信息共享互动、惩戒措施路径互通”的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模式,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制定质量提升计划,积极开展质量兴业、质量比对、品牌培育等工作,总结优秀工业设计、单项冠军、质量标杆、专精特新“小巨人”、区域品牌建设等各类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3.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开展企业家培养专项行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组织企业家考察学习行业标杆企业发展战略、营销策略、技术创新、资本运营、国际化等经验做法。积极探索与长三角等先进地区合作办班,促进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依托高等院校、工商联、青商会、创新创业平台等,举办论坛沙龙、闭门会议等交流活动,分享经验信息,搭建合作平台。组织优秀企业家到国外知名高校和知名企业考察交流,拓宽企业家国际视野,对接海外资源,学习国际贸易、海外扩张等内容。

  专栏10 环境赋能专项行动

  1.营商环境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对标长三角沪宁杭先发地区,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打造规则透明、自由平等、诚信法治的现代营商环境,形成营商环境“蜀山品牌”。

  2.诚信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实体经济进行增信赋能,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信用经济,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3.企业家培养专项行动。开展“专精特新”及高成长性小微企业培训工程及企业家人才补贴发放工作。培养具有一定行业或区域影响力的青年企业家,吸引带动优秀青年入区创新创业,建设科技型领军企业家队伍。

  (四)绿色赋能工程

  推进落实绿色制造,构建高效、清洁的绿色制造体系,发展绿色工业。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效能和水准,强化安全、环保、节能意识,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打造绿色制造新形象。

  1.推进节能与工业节水。围绕国家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的要求,强化能源和水资源高效配置,深化能源消费“双控”,全面加强工业节水。加快节能、节水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引导工业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节水改造。严格能耗标准和用水定额标准,实施重点行业能耗与用水定额对标工作,开展企业产品能效“领跑者”活动。

  2.推进工业减排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能源消费和能源供应清洁化,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按照国家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双控”、协同控制的要求,对电力、建材等行业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新、改、扩建项目新增排放总量实施消减替代,推动工业减排精细化管理。发挥蜀山经济开发区省级绿色发展试点示范作用,培育一批工业绿色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与持续清洁生产审核,加快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全面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推进再制造技术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

  3.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支持企业开发设计绿色产品,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在重点行业建设标杆绿色工厂,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工厂绿色化模式。落实绿色供应标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打造绿色供应链,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发挥核心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行绿色制造理念,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

  专栏11 绿色赋能专项行动

  1.绿色制造标准化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宣贯活动,组织各标准化服务组织、社团、重点企业加强对重点标准的应用咨询和服务工作,开展工业绿色发展试点示范。

  2.“中国环境谷”专项行动。组建合肥环境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搭建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环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3.碳排放达峰专项行动。发展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以数字化推进低碳化,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大量采用先进的技术,产业升级换代。依托阳光电源零碳技术(智慧能源中心)产学研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蜀山区工业经济向零碳方向发展。

  (五)开放赋能工程

  倡导开放发展新理念,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强化开发区开放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和区域市场,参与国际合作,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1.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汽车、家电、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优势企业走出去,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建立营销服务网络,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积极引进和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建立完善重点外贸企业包保服务和运行监测制度,扶持小微企业出口,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会、交易会,拓宽市场渠道。紧抓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建设契机,优化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效率,探索建设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进出境一体化设施,支持周边智慧物流、金融信保等跨境电商配套企业发展,鼓励区内企业利用跨境网络交易平台、跨境电商等渠道拓展市场。

  2.加强区域联动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升格”重大机遇和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分工与协作,重点加强与上海等地的对接合作,规划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和筹建环境产业联盟,联合开展环保装备技术、标准和产业研究,推进技术、产业与应用研发,开展试点示范,形成环保领域高端装备和技术的合作平台。强化与沪宁杭等发达城市的互动交流,提升蜀山区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服务和配套功能,努力开创区域合作发展新局面。

  3.深化战略合作。继续深入开展与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深化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全面深化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相关高校院所、重点环境企业和环境产业公共服务机构等节能环保领域名企名院名校的战略合作,全力做好精准对接服务,充分发挥其在集聚企业、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和推动优势资源开放、构建生态圈,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强寿蜀现代产业园的合作共建,推行“飞地孵化”模式,破解蜀山区空间难题,加快谋划实施一批战略性、引领性项目,加大市场开放力度,推动名企名院名校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和新型智慧应用等各类成果先试先行及推广输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