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政策性保险服务。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鼓励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推动农业保险“保价格、保收入”,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健全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探索开展一揽子综合险;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5.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区域公共服务统筹,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加快推动教育、卫生、医疗、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实现教育医疗优质均衡、社保医保同标同质、公共文化共建共享,创新打造“15分钟”农村生活圈,实质性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性的公平转变。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围绕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全面提升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性设施,全面实现乡村基本生活要件与城镇同步。
——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改善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环境,建立健全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机制,探索建立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完善农民转移性收入保障机制,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体制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推进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推进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6.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紧抓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gep)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市的机遇,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应用机制,探索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为重点,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持续释放生态红利,推进gdp和gep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国样板。
——建立价值核算评估应用机制。加快推进完成全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基础数据监测和调查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参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制定生态产品采购目录,加大本地生态产品的采购和推广力度。推进跨区域的流域生态补偿、生态修复补偿等机制研究和应用,探索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多源生态补偿机制。到2025年,打造10个以上乡镇及村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生态总值(gep)向gdp转化率达40%以上。
——探索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健全生态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立生态产品标准体系,探索建设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推进生态农产品政府采购、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培育、生态产品质量认证、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机制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
专栏3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行动
1.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程。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先行区创建、省级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区创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巩固提升等为重要导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到2025年,完成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畲乡风情”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丽新畲族乡、老竹畲族镇2个乡镇)、“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大港头镇、碧湖镇、峰源乡3个乡镇)、“红绿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雅溪镇、仙渡乡、太平乡3个乡镇)。
2.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完善公寓安置、货币安置、迁建安置、兜底安置等措施,加快实施花街安置小区、魏村区块安置房小区、秋塘安置小区、凤鸣安置小区、常宅安置小区(联城中学东侧小区)建设,完善水岭根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选取联城街道联城中学对面地块和白前路南地块两个地块作为大搬快聚安置地块。完善有条件的中心村布局规划,提升发展有条件的中心村,将中心村建设成为农村新社区和新型生态农庄。推进小规模自然村整体搬迁,引导农民异地转移。推动产业和就业岗位开发,实施与迁入地同等的社保、医保、养老、就业、就学等政策,确保搬迁群众“自愿搬、能安居、可乐业”。到2025年,莲都区完成搬迁安置1.9万人以上。
3.“两进两回”行动。一是实施科技进乡村行动: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健全专家技术团队联系科技示范基地制度,实施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和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成果进乡村。二是实施资金进乡村行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重点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等,推动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搭建政企合作、企民合作、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投融资等平台。三是实施青年回农村行动:实施“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探索发展“青创联盟”,培育青年“农创客”“新农人”,支持青年回乡创业、抱团发展。四是实施乡贤回农村行动:探索成立区镇村三级乡贤工作站,建立乡贤人才库,广泛开展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活动,支持各乡镇制定乡贤回归激励措施。
4.建设gep向gdp转化地。发挥莲都区生态产业优势,创新发展以生态产品为核心生产要素的利用型产业,充分利用瓯江水系、天堂山、大山峰、猕猴峡、葑垟湖、水牛坪等自然资源,发挥山水生态环境优势、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历史人文资源优势以及中草药资源优势等,加快形成以山地特色生态农业、森林康养产业为主的全域旅游产业覆盖。提升生态产品品牌知名度,利用“丽水山耕”“丽水香茶”“丽水山居”“丽水山景”“600”等区域性核心品牌,加速将优质产品纳入品牌体系,推进品牌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以及全程追溯监管体系建立,拓展产品营销途径和平台,提升生态产品价值附加值。
第四章 实施保障
按照“抓落实、建机制、强督查”的要求,统筹协调、加大投入,规范发展,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依据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点工程,制定推进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工作重点、实施路径和时间进度,细化政策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建立规划实施考核机制,健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监督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年度监测和中期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宣传,组织培训,提高涉农干部对规划落实的认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凝聚共识,争取广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