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丰富美育实践体验。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和中小学美育工作清单制度。开齐开足美育课,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加强高雅艺术进校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建立学校特色美育项目库,建设一批美育特色学校,学生“艺术特长”达标率达到95%以上。规模学校特色艺术团队(社团)建设实现全覆盖,完善学校艺术团队(社团)训练机制,提升“绿谷之春•艺术”素质展示平台。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在中小学创建一批省内外艺术院校对口支援基地。
5.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开展学校劳动教育清单化管理。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和实践项目,建立学校特色劳动项目库,建设一批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学生“技术操作”达标率达到95%以上。建立“绿谷之秋•劳动教育”素质展示平台,将劳动素养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组建“绿谷之夏•实践”素质展示平台,创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开展stem教育。建成丽水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积极打造“绿谷知行”研学品牌。
6.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大力推进生命与健康教育,建立家校社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筛查、认定、转介、评估、复学等闭环管理机制。发挥家庭教育基础作用,提升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建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工作机制,深化家长学校、家委会建设,建设家长学校线上教育资源,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强化部门和社会各界合力育人机制,积极运用校内校外各方面资源,推动全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教育发展。利用百山祖国家公园、红色教育基地等各类社会资源,推进学生研学活动。
专栏1: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工程
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实施和课程思政全域化研究,与丽水“红色、绿色、古色”三色资源有机融合,推进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红色传承教育,以国家公园、大花园创建为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以青瓷、宝剑、石雕、传统村落、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文化等为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的社会实践教育,打造地方特色思政体系。
专栏2:生命与健康教育行动
发挥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作用,开展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测评,丰富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和家长培训等,建立基于增值评价的健康教育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活动中进行健康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学生常见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与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健康素养。
专栏3:“绿谷系列”学生全面发展展示平台
进一步完善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指导机制,搭建好“绿谷之梦•人文”“绿谷之光•科技”“绿谷之春•艺术”“绿谷之夏•实践”“绿谷之秋•劳动教育”“绿谷之冬•体育”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展示体系,促进中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绿色理念、品学兼优、阳光气质”的丽水辨识度的优秀学子。
(二)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最重要基础工作,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健全教师成长体系,激发教师发展活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加强师德养成教育,开展师德专题教育“三大工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正面激励清单和负面警示清单制度。通过教师成长阶梯、教师“积分制”管理、教师教学述评制度、教师家访制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月度年度考核奖励等,形成教师师德师风的正确导向。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通过丽水市教师人事管理系统记录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违规处理结果,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2.不断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建立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以及一线骨干教师、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形成以“优绩优酬、多劳多得”为导向的分配机制。依法依规保障劳动合同制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等。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教师培训教研、考核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机制,保障劳动合同制教师合法权益。加大优秀教师表彰和宣传,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切实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支持教师依法履行职责,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合理安排疗休养活动。探索教师编制跨区域跨层级调剂周转使用。
3.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深化绿谷名师、名校长“双名”工程,健全“绿谷名师”六级成长阶梯(教坛新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名家)和“绿谷名校长”三级成长阶梯(骨干校长、名校长、教育管理名家),完善理论、实践双导师培养机制,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名师、名校长比例达到全省中等位次。推进教师全员进阶计划,落实青年教师成长行动,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人人发展。建设丽水数字化教师学院,构建市县校组四个层级、线上线下相结合、教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新机制。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工程,通过招引人才、教师在职学历提升等途径,初中、普高、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分别达到8%、20%、20%,中职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完善服务地方的师范教育体系,加大对丽水学院师范教育支持力度,打造丽水市中小学教师教育培养基地。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新招聘优秀毕业生比例达到25%以上。探索建立本地优秀高中毕业生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体系。
4.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引导校长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完善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加强校长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校长专题培训,着力提升校长的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考核管理,研制校长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校长收入分配办法,实行校长交流制度。
专栏4:“双名”培育工程
深化绿谷名校长、名教师“双名”培育工程,聘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为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健全理论、实践双导师培养机制,全过程记录学员成长。获评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60名以上,省级名师比例达全省中等位次。
专栏5:教师全员进阶计划
制订市、县、校三级的教师成长计划,市级以教学名师、教学名家为主,县级以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为主,校级以教坛新苗、教坛新秀为主,建立覆盖所有教师的培养方案,推广理论、实践双导师培养机制,促进教师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发展。制订“绿谷名教师”系列教学能手及以下评选计划与评选方式,放宽教坛新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参评名额限制,推动新进教师、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实现全员进阶,中青年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要求达到能手以上水平。培养绿谷名教师4000名,学科(德育)带头人达1200名左右、教学(德育)名师达360名左右、教学(德育、管理)名家达120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