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与全省同步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为导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要求,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队伍专业化和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全力打造具有丽水特色的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实现“中下经济办出中上教育”的目标,使人人皆可接受高等教育,努力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位教师都出彩,让每一个丽水孩子都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先发展。落实“强市必先强教,育人必先兴学”的理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丽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牢固树立丽水“必须办好教育”的自觉和自信,深入实施丽水教育提质行动,推进教育优先、加快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深化“红色、绿色、古色”教育,推进个性化、差异化教育,培养具有丽水辨识度的优秀学子,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坚持优质发展。抓住国家对革命老区、浙江省对山区26县加大扶持以及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机遇,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促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完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建立与丽水“一带三区”布局相适应的教育空间布局。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以数字化助推教育现代化。

  坚持创新发展。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加强丽水教育的顶层设计,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形成一批具有丽水特色、可以复制推广的教育品牌。

  坚持服务发展。主动适应丽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求,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教育开放,围绕丽水“一带三区”“双招双引” “浙西南科创走廊建设”等重大战略,以及丽水五大产业集群和传统产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挥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在全社会形成尚文厚德、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与全省同步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平均达到80以上,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中等位次以上,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优质均衡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教育样板。

  ——丽水辨识度学生培养机制全面建立。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绿色理念、品学兼优、阳光气质”的丽水辨识度的优秀学子,五育并举的落实机制有效建立,五育融合的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形成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因材施教的培养机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55%,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降低5个百分点,运动技能、艺术特长、技术操作的丽水标准达标率均达到95%,校园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实践实现全覆盖。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初步建成。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建成丽水数字化教师学院,形成市县校组四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全员培训新机制,名师、名校长“双名工程”培养体系更加健全,省级名师、名校长比例达到全省中等位次,新招聘优秀毕业生比例达到25%以上,初中、普高、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分别达到8%、20%、20%,中职“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坚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城区学位充分满足老百姓需求和城市发展,老百姓认可的优质学校比例大幅提升,新建学校“办一所优一所”,形成“内培外引”优质学校培育新机制,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80%以上,省现代化学校比例达到30%。顺应农村自然小班化趋势,农村小规模学校实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

  ——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科学的教育评价新机制,构建起教育现代化评价监测体系。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保障,中小学校办学活力充分激发,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双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双招双引”工作机制有效建立,开放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教育数字化智治体系基本建立。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实现全覆盖,基本建立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教育智治体系,实现面向社会服务(浙里办)、面向教育管理(浙政钉、丽教钉)、面向教学支撑(精准教学)3大领域的有效应用,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智能监管和高效运行的教育形态。

  ——学前教育实现优质普惠发展。所有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新增幼儿园学位2733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60%以上,省一二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8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保持在95%以上,幼儿教师持证率达到100%,持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的比例达到80%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学前教育集团化覆盖面达到80%以上,打造成为全国游戏教育示范区。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取得阶段性成果。60%以上(6个)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新增小学学位47390个、初中学位23320个,学位全部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标准配置(其中2/3的县适度超前达到教育现代化标准,1/3的县达到教育基本现代化标准),教育资源配置水平达到全省中等位次以上,义务教育集团化覆盖面达到90%以上,小学、初中校际优质均衡系数小于0.3和0.25。

  ——普通高中形成优质多样化办学格局。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建立,初高中有效衔接机制全面形成,加大与高校协同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力度,向高校输送人才水平达到省中等位次以上,县域普通高中全面崛起,一半以上的高中打造成为科技类、人文类、体艺类、综合类等特色高中。

  ——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职“双高”建设全面完成,建成高水平中职学校4个、高水平专业19个,培育3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0个,与产业高匹配的特色学校6所。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地方发展能力,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达到85%以上,促进中职毕业生高水平就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2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