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积极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动,大力构建绿色能源生产消费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氢能、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着力发展低碳型产业,推行绿色消费,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政府绿色采购。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8.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0.333吨标准煤/万元。加强生态保护与风险防范,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开展城市城镇、公路铁路、河湖海岸、农田乡村等“四大森林”建设。到2025年,累计新增和改造平原绿化面积2万亩,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持续推进省资源循环利用城市试点建设。全面推进清新空气行动,推进“碧水绕城”“碧水绕镇”“碧水绕村”行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到2025年,所有县级城市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3.建设现代人文城市。落实城市建设“文化先导”理念,注重文脉传承,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实施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存遗址恢复工程,系统彰显城市(镇村)特色风貌。加快对老街区、老厂房、老校舍、老茧站、老粮仓等遗存的修缮利用,建设一批创意、e游、众创等文化公共空间。实施禾城文化复兴行动计划,提升嘉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平。围绕“不忘初心地”和“走新时代路”两大主题,以“九水连心”、南湖(纪念馆)中轴线、新时代“重走一大路”、最江南慢享古城等为重点,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标杆城市。依托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以点串珠、以线带面,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嘉兴运河文化的集中展示区。鼓励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积极吸引文化人才和机构聚集。关注“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全面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快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未来社区布局。到2025年,培育10个以上未来社区省级试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22个。

  4.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加强城市防洪、防风、消防、排水防涝等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建筑灾害设防标准。扎实推进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加强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推进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到2025年,应急物资储备库覆盖率100%,重点应急物资配备率100%。完善城乡医疗救治体系和以疾病预防控制为重点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现代化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强化应急医疗救助储备能力建设。建立全市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专业化、社会化救援队伍。

  5.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进微网格、微嘉园、微治理“三微治理”,深入推进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切实把党建引领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健全走访连心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收集、工作资源全下沉、分级分类全处理、服务过程全评价机制。全面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数字化改革,积极构建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推动数字法治系统建设。

  (五)厚植产业经济强动能

  1.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准确把握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整体布局与重点突破、保持传统优势与培育新兴产业等的关系,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重点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时尚产业等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培育前沿新材料、半导体、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时尚消费电子、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推进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发展协同,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以服务长三角都市经济圈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服务农业、智慧农业。挖掘乡村生态、文化、康养等功能,积极培育乡村休闲旅游、教育体育、养生养老、乡愁产业、乡村夜经济等业态。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

  2.增强创新创业动能。加强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支撑,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深根计划”,支持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做大做强。全面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高水平建设嘉兴g60科创大走廊,通过布局建设“科创飞地”,积极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加强产业园区、科技机构、高校等联动发展,实现高质量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和人才公共服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入乡,鼓励支持返乡大学生、科技人员等新生力量投身现代农业创业创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加入机制。

  3.提升产业发展平台。深入推进省级以上平台实质性整合提升,每个重大产业平台明确1-2个主导产业,重大产业平台引进项目属于主导产业的比重不低于80%。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创建省级高能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对标国际一流、引领未来发展,打造以农业经济开发区为“核”,以优质稻米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业创新孵化园和美丽经济转化区为“芯”的“一核四芯”乡村高能级产业平台体系。积极打造特色小镇2.0版,推动高新企业、高新技术、高端人才、高效资本优先向特色小镇集聚。到2025年,7个农业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农业投资300亿元,建设15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5个创业创新孵化园、10个美丽经济转化区和50万亩优质稻米示范区,成功命名省级特色小镇12个以上。

  专栏4 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工程

  南湖基金小镇:重点围绕浙江省“凤凰行动”计划、嘉兴市千亿产业和传统优势行业及产业链龙头企业的需求,深入开展投融资对接,大力引导股权投资类企业扶持本地实体企业发展。加快小镇开发建设步伐,全力打造成为产业更特、创新更强、功能更全、体制更优、形态更美、辐射更广的特色小镇。“十四五”期间,力争新认缴规模1.5万亿元,实缴规模5000亿元,税收50亿元。

  秀洲光伏小镇:着力打造形成“4 2 n”产业格局即明确4个光伏产业重点环节,包括电池片、组件、辅件、装备制造;2个光伏生产性服务业重点环节,包括集成服务业、过程服务业;n个光伏产业重点项目。形成秀洲高新区围绕产业链进行“连横、合纵、外拓”的发展模式,即“凝聚龙头,扩大既有优势环节体量;延伸链条,形成全产业链新产品新业态;深化拓展,有序发展高端环节及其配套服务体系”。至2025年小镇力争企业营业总收入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8%,主导产业营收占比高达90%以上。

  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围绕中国甜蜜度假目的地总目标,创新“旅游 ”发展模式,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主动融入浙江省“诗画浙江”品牌建设,主动融入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面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聚焦“双向门户、绿色生态、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发展优势,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倡导低碳旅游,推行绿色消费,以亲子旅游为核心,助推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海盐核电小镇:大力发展核关联产业,推动主要产业向高端制造业、核技术应用和同位素生产不断蝶变升级,至2025年实现新增投资100亿元以上,新增产值106亿元以上。积极对接小镇调规扩容,推动特色小镇与同位素产业规划有机整合,凸显核技术应用和同位素生产主导产业地位。加快小镇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强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申报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4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