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坚持智治驱动。以“整体智治、唯实惟先”为目标,落实省市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推进数字赋能,用数智改革驱动全面深化改革,打造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的“数字人社”,推进人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主要目标

  1.开创高质量就业新局面。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举措开创高质量就业带动共同富裕新局面。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大力加强各类困难人群就业技能提升和精准帮扶,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全方位拓展就业新空间,形成创业带动就业发展良好态势。到“十四五”期末,全县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实施职业技能培训8.5万人次。

  2.实现社保惠民新发展。全面推进全覆盖、保基本、多维度、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失业保险体系;打造体制机制更加完备、社保筹资稳妥高效、基本保障稳固可靠、经办服务更加便捷、基金运行安全有效的新格局。到“十四五”期末,实现法定人员社保基本全覆盖,各类人员待遇水平稳步增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3.打造人才引育新高地。加强人才政策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国家、省重大人才计划,提升各类人才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向长兴汇聚;深入推进招引大学生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新时代长兴工匠培育工程,努力壮大高技能人才等基础人才队伍;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推进“新型学徒制”,激发人才队伍发展活力。到“十四五”期末,每年招引大学生等各类人才来长兴就业3.2万人,专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分别达到13.67万人、6.85万人。

  4.推动和谐劳动关系新跨越。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不断提高基层劳动关系调处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在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打造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县。加强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体系建设,全域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健全企业劳动用工管理评价机制,探索新业态就业劳动关系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欠薪治理能力,打造“零欠薪”县域品牌,力争“浙江无欠薪”考核省内靠前;深化基层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质效;完善工伤事故预防长效机制,最大限度杜绝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

  5.绘就公共服务新蓝图。以“数字人社”建设为牵引,形成完备的人社数字化改革实践体系、制度体系、治理体系,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运行居全省领先地位;构建“对标争先”的改革“赛马”机制,努力打造人社改革高分报表;加强基层人社综合服务机构、平台、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绩效;全面落实党员干部的“先锋指标”考评、党支部“堡垒指数”考评,实现党支部、党员的星级管理,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活力,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素质优、经办技能强、服务水平高的“长兴人社铁军”。

  专栏1 “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

  指 标 2020年基数 2025年目标

  一、公共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15]

  2.城镇登记失业率(%) 1.52 ≤2.0

  3.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万人次) — [8.5]

  二、社会保障

  4.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9.1 50.6

  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8 99

  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5 16.2

  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8.1 29

  三、人才队伍

  8.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 11.08 13.67

  9.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 4.73 6.85

  10.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万人) — [5.0]

  11.其中: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万人) — [1.75]

  四、劳动关系

  12.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98 99.5

  1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92 92

  五、公共服务

  14.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万张) 68.14 73

  15.其中: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 50 70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三、重大任务

  (一)多轮共驱推进高质量就业

  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重点支持关键群体充分就业,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积极开拓就业新空间,切实提升劳动者技能,确保完成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共同富裕的“长兴答卷”。

  1.持续优化就业政策体系。以就业优先为导向,优先支持就业吸纳能力强的项目和行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统一;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就业政策,集成产业、财政、金融、财税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扶持举措,综合施策激发重点企业、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性;完善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制度,制定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优惠政策,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加强灵活就业用工监管,维护劳动权益,促进个体经营发展及扩大非全日制就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努力打造新的就业增长点;出台支持新业态发展政策,推动新业态快速发展,开拓多元就业新空间;科学预算、依规高效用好就业资金,进一步释放资金撬动效应。

  2.精准帮扶重点人群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把实现共同富裕摆在重要位置,促进全社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重点落实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扶持举措,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和基层就业;瞄准长期登记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劳动力、残疾人等群体需要,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实施特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援助等举措精准施策,全方位帮扶就业;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和劳动保障维权等综合服务,提升新市民留长意愿和幸福感。

  3.大力支持就业空间拓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大力拓展就业承载空间。把握乡村振兴带动物流快递、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快速兴起机遇,依托网络配送、直播带货、养老服务等新业态迅猛发展,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就业新格局;引导社交营销、共享经济及地摊经济、夜市经济、零工经济的发展,加大新兴职业岗位开发力度,持续扩大就业新领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