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量大面广的科技型企业群体。一是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办、大中型企业孵化派生、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慈溪领办创办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每年促进一批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上规升级。二是择优扶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提质”计划,选择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推动其加速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每年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高新技术企业。到2025年,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3700家。

  2.培育一批科技“独角兽”。一是构建潜在和准独角兽企业的遴选发现机制。以企业成立年限、私募融资与估值、近三年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速等为主要指标,结合技术平台、知识产权、研发团队等创新能力指标,制定我市准独角兽、潜在独角兽遴选发现评价标准体系,采取企业自荐、投资机构推荐等方式,每年遴选发现一批准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二是建立潜在和准独角兽企业库。构建独角兽企业登记备案信息系统,建立准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数据库。对已遴选发现入库的准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的生产经营、融资估值等信息数据,实行动态更新和跟踪管理,及时准确掌握准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动态,个性化定制5年培育计划,强化“面对面”辅导和“点对点”支持,加强政策倾斜。到2025年,力争遴选30家独角兽企业,并培育1-2家科创板、创业板上市企业,实现创新能力上台阶、规模实力翻一番。

  3.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一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投入、研发机构基本覆盖行动,围绕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强合作,推广“企业出题,高校、科研院所解题,政府助题”等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专家服务团 签约教授”形式,建设一批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二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参与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重大科技计划,支持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前沿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加快产品研发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引导高校院所主动将先进适用技术引入企业研发机构进行熟化、工程化,实施一批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项目。到2025年,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基本覆盖,省级、宁波市级研发机构数量力争达到200家、400家。

  (三)着力实施以科技赋能品质生活为导向的民生科技工程,提高人民群众科技获得感

  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大现代农业、精准扶贫、人口健康、资源环境、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的力度,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全民科学素质比例提供技术支撑。到2025年,力争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方面实现突破。

  1.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攀高工程。以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支持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大中国区食品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加大与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特色农产品(葡萄、杨梅、西兰花等)核心技术攻关、盐碱土壤改良、食品研发、农业装备制造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二是加快推进农业双创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坎墩都市农业生态园、宁波慈溪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慈溪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慈溪台湾农民创业园、慈溪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园等创新驱动平台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加快坎墩都市农业、新浦海韵葡萄(省级)等星创天地建设。三是深入推进“两进两回”。加快推进科技资源回乡,深化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整合各类资源,围绕慈溪农业科技需求,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四是加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依托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成果,完善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成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打造全国数字乡村样板。以慈溪农业物联网应用和畜禽、渔业规模化智能养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互联网、物联网、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应用。

  2.完善生命健康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实施一批生命健康重点项目攻关。重点围绕传染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控制以及诊治,突破一批早诊早治技术、规范化诊疗方案和个性化诊疗技术,促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诊疗新技术和新产品。二是加强生命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慈溪生命科学创新研究院建设,支持建立基因组学公共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加强新技术服务推广应用。三是建立完善科研攻关体系。加快建立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在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大对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研发攻关支持力度。

  3.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一是推进“城市大脑”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对接宁波市城市大脑,加快城市智能协同“中枢”平台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强化对各重要业务应用系统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测,形成“全市态势一张图”呈现展示,建立全市实时化、可视化的智慧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应急管理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运行指挥平台。二是拓展城市大脑的应用场景。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管理、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执法、环保能源监测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养老和智慧水利,加强未来社区建设。

  4.强化美丽慈溪科技支撑。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加强科技治理,提高区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创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在森林建设、海岸带生态保护、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气象、地质、洪涝、地震等灾害的预防预警科技创新,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

  (四)着力实施以高新微园区为特色的双创科技工程,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围绕宁波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微园区等平台建设,大力推进高质量高科技创业,着力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到2025年,力争累计创建双创平台达20家。

  1.加强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加强海卫智巢、博洋智谷、上林英才(逍林)等现有众创空间、孵化器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使众创空间与创新创业的需求相匹配,促进创新创业与市场需求、社会资本等有效对接。完善众创空间“创业投资 特色服务”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股权退出机制,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支持慈溪乡贤、慈溪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龙头企业参与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打造细分领域垂直孵化生态,建立行业细分领域垂直化创业生态链,开拓新业务,研发新产品,加速优质项目转化。到2025年,力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20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6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