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免费享有人口基础信息,获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16.基本药物制度。提供零差率销售的基本药物,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执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明确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量,医疗机构科学设置临床科室基本药物使用指标。将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与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拨付挂钩。对于基本药物目录内的治疗性药品,调整医保目录时,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或调整甲乙分类,逐步提高实际保障水平。

  17.重点病种患者管理。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登记管理、健康指导、定期随访和体格检查服务。建立大骨节病、克山病、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克汀病、二度及以上甲状腺肿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健康档案,进行社区管理。对慢型克山病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对大骨节病、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克汀病、二度及以上甲状腺肿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每年随访1次。为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等服务。为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提供筛查及推介转诊、入户随访、督导服药、结果评估等服务。

  18.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落实《杭州市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试点实施方案(试行)》,到2025年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政策、规划和项目的提交评价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其中城市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政府投资的重大民生工程评价覆盖率达到80%,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信息系统有效推广运行。

  19.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推进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市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实验室检验检测和公共卫生大数据应用等能力建设。加强区、县(市)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基本检验检测设备和现场调查处置能力等建设。到2025年底,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哨点布局,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基层哨点。

  20.重大疾病、职业病、精神(心理)卫生等综合防治工程。提高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率,强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及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防治,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8.5%以下。逐步提高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逐步建立以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为技术支撑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全力推进尘肺病专项攻坚行动。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心理救援队伍建设,到2025年,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提升至6.6名/10万人。

  (二)加快推进“病有良医”的公共服务。

  1.全面促进大健康服务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健康示范城市建设。健全“大数据 网格化”创新体系,推动杭州健康码等数字化治疫成果向常态化应用转化,丰富拓展“健康码”使用功能,深化“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形成以健康码为载体的居民“数字健康档案”,使其成为面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身份证。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搭建个人健康管理平台,拓展卫生健康服务空间,启动若干个“区块链 ”、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中心建设。完善城市大脑卫生健康和公共卫生驾驶舱,实现卫生健康主要监测指标数据精准、实时和可视化。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医保结算、药品追溯、预算管理等信息互联互通。全面实施药品采购、使用、支付等环节规范编码的衔接应用。全面推进智慧医院和智慧医保建设,实施医疗机构就医流程信息化再造,将医保电子凭证应用融合到电子健康医保卡中,实现挂号、导诊、支付、报告查询、药物配送和健康指导等业务智能化应用,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体验。

  2.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能。加快“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医改步伐,完善以健康保障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建立健全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全面实施县域医共体pg电子官方的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开展住院医疗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结合点数付费。优先在亚运村区域进行试点建设国际化医院,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流程和医疗保险结算等方面国际化。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比例。优化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推进分级定价机制,形成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机制化、科学化、常态化,出台市、区县(市)联动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推动我市高精尖医疗技术的突破发展,辐射带动省域医疗卫生水平整体提升。

  3.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增效。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推进中医医院强院建设,推动市域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鼓励引导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推进中西医临床融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医医疗机构。实施一批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奋力打造全国中医药名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以构筑数字化中医药大脑为核心,以搭建平台和完善体系等为重点,探索形成系统集成的中医药数字化改革模式。提高中医医院的中医应急和救治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大传染病防控、重大疑难疾病诊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实施中医药人才系列培育工程,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造更高效可及的家门口“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深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二甲以上中医医院设立康复科。支持中医药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中医药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

  4.深化健康区域合作。加强国际国内和长三角、杭州都市圈区域城市交流合作,加快推进长三角、杭州都市圈健康城市联盟建设,积极谋划建设g60科创走廊健康城市合作带,共同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充分发挥长三角医疗高地、数字健康全产业链发展优势,依托数字健康产业链联盟,重点打造长三角互联网大健康服务平台,通过统一平台实现医保、医疗、医药、医养等数据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医保商保一体化服务、基层医疗服务、慢病管理服务、智慧中医药服务等创新发展。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制定完善《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和《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障高水平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为牵引,构筑长三角地区医学高峰。

  专栏7 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五大工程

  1.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到“十四五”末,疾控机构人员编制按不低于全市常住人口的万分之1.75足额配备,卫生健康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按不低于全市常住人口的万分之0.6足额配备。引育高水平团队,全面提升疫情监测预警、专防专控和精密智控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7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