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规范完善村规民约,确保制定过程、条文内容合法合规,提倡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

  全面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以培育“四有”新型农民为目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与作用发挥,以当地传统的古黄河文化为基础,创新文化宣传形式,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学习活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民破除顽固旧思想,积极涌进市场求发展。加强教育和引导,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实现村级管理规范化、民主化,加快依法治村进程。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通过广泛宣传、树立道德模范等方式帮助形成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崇尚科学、优生优育、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秩序稳定的文明新风尚。

  打造文明和谐乡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积极实施文明村镇建设拓展行动,推动文明村镇连片建设,到2025年,新创成省级文明村镇不低于20个,县级以上文明村比例达72%。推进农村诚信制度化建设,完善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开展诚信村居(社区)、诚信个人评选活动,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打造文明诚信高地;持续践行人情新风“宿9条”,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树新风行动,常态组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评比,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第四节 建立健全乡村监管机制

  提升乡村治理监督水平,制定权力责任清单,探索形成农民群众、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上级部门等多方监督体系,规范乡村治理运行。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狠抓品种审定、基地制种和种子销售等关键环节,严查生产主体、企业生产经营资质、品种权属及亲本来源、制种田块转基因成分,保障全县种子的产、供、销安全。不断强化农机安全、渔政渔业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构筑农业安全生产防线。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大力抓好饲料及其添加剂、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

  第五节 加强农业农村执法工作

  构建完备的农业农村法律规范体系,加强农业农村执法工作。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优化执法资源和执法力量,厘清监管和执法职能,规范设置执法机构,构建权责明晰、上下贯通、指挥顺畅、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推进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镇综合执法有效形式,在乡镇探索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进执法重心下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农业执法办案指导机制,完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共享信息平台和移动终端系统,提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加大农资质量、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农业执法协作机制。建立执法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制定农业行政执法装备标准、装备配备规划、设施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综合运用执法专项检查、案卷评查等方式,加强执法监督。积极探索行政裁决、行政调解等多元化解矛盾解决机制。

  第八章 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高起点统筹规划,高标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资源合理配置、要素双向流动,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一节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基础设施方面。建立城乡基础设施统规统建统管护长效机制,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机制。以县域为整体,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布局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广播电视、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统筹规划重要市政公用设施,推进市政公共设施由城市建设向城市郊区乡村和重点中心镇延伸。推动城乡路网一体规划设计,畅通城乡交通运输连接,加快实现县乡村(户)道路联通、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统筹规划城乡污染物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统筹处理城乡垃圾污水,加快建立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中央支持、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健全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对乡村道路、水利、渡口、公交和邮政等公益性强、经济性差的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为主;对乡村供水、垃圾污水处理和农贸市场等有一定经济收益的设施,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并引导农民投入;对乡村供电、电信和物流等经营性为主的设施,建设投入以企业为主。探索政府将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开发建设。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合理确定城乡基础设施统一管护运行模式,加快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管理、建管同步落实、市场化专业化管护、使用者付费等制度。对城乡道路等公益性设施,管护和运行投入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全面推行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积极探索各种综合养护承包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和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管护市场化程度。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在公共服务方面。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倾斜,建立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建立健全教育资源城乡均衡化配置机制。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学校输送优秀高校毕业生。推动教师资源向乡村倾斜,通过稳步提高待遇等措施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积极推行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建立城乡教师常态化交流机制,鼓励优秀校长、优秀师资向农村学校流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增加乡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学生资助政策,重点做好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和残疾学生资助工作,加大教育帮扶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建立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机制。改革完善乡村基层医疗卫生诊疗机构职称评定等相关政策制度,增加基层医务人员岗位吸引力,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机制、专业人员在乡村基层定期服务激励机制、乡村医务人员定期到核心医院培训进修机制,持续开展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健全网络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县医院与乡镇医院建立县域医共体。建立县医院与城市大型医院对口帮扶和远程医疗机制。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实施,实行差别化医保支付政策。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实施统一规范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医保市级统筹要求,推进落实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完善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基本实现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探索建立新业态平台企业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建立用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巩固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提高城乡基本社会保障规范化、信息化、一体化水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