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泗阳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跑阶段,是泗阳坚定“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落实“全力以赴扛旗夺牌,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泗阳篇章”新要求的重要时期。全县将紧扣“强富美高”新泗阳建设总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扛旗夺牌的奋进姿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出泗阳精彩。
泗阳县地处淮河、沂沭泗河中下游,境内涝灾易发,过境水多可利用水少,河湖保护压力大,保障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重。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必须提升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为“产业循环最畅、城市品质最佳、乡村业态最美、生态环境最优、文明程度最高、幸福指数最强”的运河之畔最美县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根据《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县政府统一部署,泗阳县水利局组织编制《泗阳县“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水利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今后五年指导全县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
泗阳县位于江苏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临淮安市,南濒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北邻沭阳县,西南与泗洪县交界,西与宿城区宿豫区接壤,总面积141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29.62%。耕地面积107.44万亩。总人口107.3万,辖10个乡镇、3个街道、2个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泗阳有着泗水古国、美酒之都、杨树之乡等称号,近年来,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中国绿色食品之都、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美丽县等“国字号”桂冠,连续四届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批创建单位、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首批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县。2018年度荣获“江苏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泗阳县地处淮沂沭泗诸水下游,黄河夺泗夺淮661年所遗留下的废黄河,从西北向东南横穿县境,其河床漫滩蜿蜒突出于平原之上,成为全县南北分水岭。境内地势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两面低,平原广阔,除西北部和洪泽湖畔有低矮的垄岗外,无一山丘。黄河故道以北之水皆流入东海;故道以南之水南流入洪泽湖。全县地面高程(以废黄河口为基点,下同)大多介于17米~12米,最低处在大涧河附近,地面高程8.3米,最高点在临河镇附近,地面高程22.6米。
泗阳位于北温带南缘,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性气候县。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春季温暖,秋季清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年均气温14.4℃左右,年均日照2216小时左右,太阳总辐射量为11.4万卡/(平方厘米•月),年均无霜期209天左右。泗阳县24小时最大降雨量204.2毫米,五年一遇24h雨量160.8毫米、十年一遇24小时雨量206.4毫米,二十年一遇24h雨量252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535.1毫米。历年最低温度在零下10℃左右,最高温度一般在35~38℃。县境内盛行偏东风,年平均风速3.1米每秒,风速变化是白天大,夜间小。境内雨量充足,年际变化较大,年均降水量928.21毫米,汛期降水比较集中,多年平均值为588.1毫米。
泗阳县地理位置示意图详见图1.1-1。
图1.1-1 泗阳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2.河流水系
泗阳县处在淮、沂、沭、泗储水下游,以古黄河为界,南部为淮河水系,北部为沂沭泗水系。
泗阳县境内列入《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的河道有18条,总长301.76千米,其中流域性河道2条,分别是中运河和淮沭河,总长46.26千米;区域性骨干河道2条,分别是总六塘河和古黄河,总长78.4千米;跨县重要河道9条,分别为北崇河、南崇河、大涧河、柴塘河、刘柴河、淮泗河、柴塘干渠、成子河、南淮泗河,总长80.9千米;县域重要河道5条,分别为邢马河、颜倪河-淮柴河、泗塘河、高松河、黄码河,总长96.2千米。
泗阳县水系图见图1.1-2。
图1.1-2 泗阳县水系图
3.社会经济
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推进“六增六强”,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8.53亿元,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9.85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52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7.17亿元,增长5.1%。产业结构优化为13.2:41.9:44.9。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86.29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9亿元,增长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75亿元,增长20.4%。
2020年,全县年末总户数272663户,户籍人口1060141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64元,比上年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62元,比上年增长7.3%。
(二)“十三五”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全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方针,遵循“补短板、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紧扣“六增六强”主线,围绕“强富美高”新泗阳建设目标,强监管、惠民生、提质效、促发展,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水利管理,洪涝灾害安全有效应对、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河湖生态保护质效并提、基层民生水利长足发展、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有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水利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泗阳县水利系统在“十三五”时期积极向上争取、拓宽水利投资渠道,着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4亿元。
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流域治理工程方面,分淮入沂整治工程建成投运,进一步巩固流域防洪能力,淮河水系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区域防洪除涝工程方面,黄河故道干河、后续工程基本建成,实现“洪水有出路、涝水有通道、水源有补给、蓄水有保障、管理有设施”,颜倪河、大涧河治理工程已完成,总六塘河、南淮泗河治理工程加快实施,治理骨干河道85千米,进一步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83%骨干河湖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不断完善,北门大沟、富春河、老淮泗河、泗塘河、小黄河、五里中沟治理等工程全部完成,扩、新建魏阳河闸、中包河节制闸等排涝闸站,进一步改善城市防洪排涝条件,黄河故道成子河分洪闸工程入围获评宿迁市“项羽杯”优质工程奖。依托现有工程体系,成功应对了多次洪涝灾害威胁,减少受灾人口16.11万人、减淹耕地58.9万亩、防洪抗旱减灾经济效益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