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新机制、尝试新举措、谋划新发展,加快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用改革创新思维破解生态环境保护难题。
坚持协同发力、共建共享。聚焦生态共建、污染共治、风险共防、政策共商、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和公众协同推进机制,形成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全社会共治合力。
第三节 规划目标和指标
到2022年,全区生态保护水平有效提高,河道水质明显改善,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系统功能有效增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力争成为镇江市碳达峰的先行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绿色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美丽丹徒”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表2 丹徒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属性 2020年现状值 2025年目标值
环境质量 1 城市pm2.5浓度 微克/立方米 约束性 40 ≤35*
2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约束性 77.5 82左右*
3 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约束性 100 完成省市下达指标*
其中: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约束性 100 完成省市下达指标*
4 地下水质量ⅴ类水比例 % 预期性 / 完成省市下达指标*
源头治理 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
消耗降低 % 约束性 45.8 完成省市下达指标*
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约束性 /
7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
消费比重 % 约束性 /
环境治理 8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
削减比例 % 约束性 / 完成省市下达指标*
9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削减
比例 % 约束性 20.3
10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比例 % 约束性 19.3
11 氨氮排放总量削减比例 % 约束性 21.7
12 总氮排放总量削减比例 % 约束性 15.4
环境治理 13 总磷排放总量削减比例 % 约束性 16.8 完成省市下达指标*
14 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 % 预期性 85 88*
15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 约束性 自然村覆盖率28.1 完成省市下达指标*
16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约束性 100 完成省市下达指标*
17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 % 约束性 100 完成省市下达指标*
18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 % 约束性 100 100*
19 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 起/万枚 预期性 0 0*
生态系统 20 林木覆盖率 % 约束性 23.4 保持稳定
21 生态质量指数 % 预期性 / 保持稳定*
22 自然湿地保护率 % 预期性 56.7 保持稳定
23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 % 约束性 4.42 保持稳定
24 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 % 约束性 16.93 保持稳定
25 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 % 预期性 / 90*
满
意
度 26 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满意度 % 预期性 / 90左右*
注:*目标值源于《镇江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第四节 主要任务
一、源头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积极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强化绿色发展政策供给和保障,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大力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创新成果应用,提升全区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到2025年,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协作紧密的生态产业体系全面形成。
(1)创新完善绿色发展机制
健全生态环境源头防治体系。深化规划环评的约束和指导作用,深入推进环境影响区域评估应用管理,建立健全丹徒区环境准入行业正面清单,严格落实环境污染重点行业准入条件。落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市建立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执行生态保护补偿体制机制,促进与完善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公共财政政策有效衔接,推动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多元化;鼓励盘活沿江废弃矿山等存量生态资源,推动生态资源一体化管理、开发和运营,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增量。
(2)推进绿色产业联动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深耕农业优势资源,打造乡村民俗,突出山水载体、农渔风光、田间采摘、农业科普体验、田园养生养老等生态服务产品,培植丹徒品牌。优化田园生态系统,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星级示范点建设,优化乡村种植、养殖、居住等功能布局,扩大生态产品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新型建材行业依托鹤林水泥等龙头企业,布局新型结构建材、新型功能建材、智能建材三大方向,重点扶持鹤林水泥、崇佑新材、帝高力、英赛德等企业做优做强;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围绕北汽蓝谷麦格纳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加快引进相关产业项目落户,进一步强化补全新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开展智能网联企业研发和测试,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依托振光电力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关键基础零部件、重大集成装备、智能测控装置,扶持振光电力、大力液压马达、沃得等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促进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鼓励制造企业向“产品 服务 技术 系统pg电子官方的解决方案”转型。到2025年,培育一批集“智能制造 增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两业”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和平台。促进园区绿色循环发展。有序推进省级以下“小而散”园区优化整合,支持丹徒经济开发区适度扩容和规划调整,提升园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丹徒经济开发区重点优化绿色建筑产业体系,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核心链条的绿色建材、智慧建筑和绿色建筑业;创建绿色循环园区,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持续推进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推动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推动高品质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世业洲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国米芾书法公园、镇江醋文化博物馆等重要文化旅游载体优势,以文化创意、主题公园、生态旅游等为抓手,打造丹徒生态旅游新高地;围绕三产融合,深耕优势资源,突出山水载体、农渔风光、科普体验、康养养生养老等生态服务产品,调整乡村种植、养殖、居住等功能布局,优化田园生态系统,扩大城乡生态产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