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学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有序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完成72个地块基础信息采集和风险初步筛查,26个风险值较高地块初步采样调查。持续开展土壤修复治理。制定出台《丹徒区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和《丹徒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规划》,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期间环境执法,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环境监管。加强污染地块土壤污染修复环境监管,督促风险管控或修复责任主体落实设立公告牌、施工现场围挡等措施,做好施工工期的环境保护,妥善处置二次污染物、防止发生周边环境污染。不断加强工业企业日常环境监管。通过梳理土壤污染防治重点行业企业,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按年度动态更新,向社会公布。同时监督列入名单的企业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环境检测机构,对其用地进行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并向社会公开结果。

  五、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固废安全处置有效保障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逐步落实。及时更新全区47家危废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完成危废重点监管企业管理计划审核及备案工作。截止2020年,全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保持100%。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不断增强。落实产废单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根据废弃物减量-重复使用-循环利用-回收利用-处置分级管理的思路,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模式,截至2020年7月底,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8.5%。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置深入推进。通过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展开。2020年,完成十余个乡镇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工作,收集转运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置。推进电子废物污染防治。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建回收网络和处理处置基地,合理利用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和环卫回收体系,提高回收分拣电子废物能力。污泥安全处置得到保障。按照“统一运输、集中管理,掺烧为主、综合利用”方针,推进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全面完成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达标改造。全过程监管污水厂污泥产生、运输、处理处置过程,定期开展污泥处理处置情况专项检查。

  六、加强噪声污染控制,噪声扰民问题逐步改善

  噪声环境功能区规划得到落实。按照用地各功能区要求分类管理,落实城市建设过程中声环境功能区要求,保证噪声防护距离,从布局上避免噪声扰民。合理规划地面交通设施与邻近建筑物布局,从源头上降低交通噪声污染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工业噪声防治力度加大。落实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工业噪声源,落实噪声超标企业限期治理,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噪声源达标率。施工噪声控制得到加强。落实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噪声污染防控,严格审批夜间施工作业项目,减少夜间噪声污染,强化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实施联合防控,有效减轻噪声污染。交通噪声控制得到加强。落实机动车噪声治理,强化交通噪声控制,扩大建成区机动车24小时禁鸣范围,有效减轻交通噪声扰民问题。社会生活噪声防治有效开展。落实社会生活噪声源监督管理,特别是对餐饮业、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三产行业噪声源的监管,使其厂界噪声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七、严控环境风险,环境安全得到保障

  重点行业风险防控得到加强。完成热镀锌企业酸雾治理和碳素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提标升级改造任务,取消丹徒经济开发区化工片区定位,并结合环评审批及排污许可证管理,提高涉重行业环境准入门槛。重点环境风险源管理逐渐强化。印发并落实《丹徒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关于印发丹徒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企业自查、各镇(园区、街道)普查、区各有关部门抽查和区级督查的方式,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完成全区综合排查整治任务。环境风险预警与防范系统日趋完善。建立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和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对潜在突发性重大环境风险进行动态评价和事前预警预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环境事故发生概率。通过建立环境风险信息报告制度、强化化学品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影响后评价,落实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并提高了化学品循环利用和安全处置水平。

  八、加强环保能力建设,环境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执法效能进一步提升。扩大环境监察执法机构队伍建设。推行网格化分级环境监管,建立区、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的执法责任体系,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快建立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对存在环境违法等严重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法定代表人,实施联合惩戒。环境监测能力有效提高。积极推进运河西侧集镇污水管网、支流人民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及主要支流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紫阳桥、长江路高资港桥、台庄桥、凌塘水库4个断面布点监测工作。推动全区6个乡镇大气自动监测小型站建设。环境信息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已实现全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行政许可项目均从外网e办事平台申请,真正做到让群众不见面也能办成事。主动服务项目,为全区42个重点产业项目量身定制环保服务方案,并主动跟进。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建设风险防控管理指挥系统和环境风险源防控管理系统,实现对突发环境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后勤保障功能。环保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吸引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在丹徒区建立研究基地,重点开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绿色科技在新兴产业发展、污染治理、低碳循环和环境监测预警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第二章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第一节 机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引领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三五”时期,丹徒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对于已开启的“十四五”时期,依然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保持战略定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最终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生态文明全面提升”,推动丹徒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重大区域战略带动协同发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战略机遇在丹徒区叠加交汇,各类发展新动能充分涌动、融合放大,将为丹徒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园绿色转型发展以及深化与周边上海、杭州等发达城市的合作带来空前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进步前景。在《镇江市丹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丹徒区“产业强区”的战略目标:深化实体经济核心地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着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协同与融合发展新高地。同时,着力构建区域合作新格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经济的发展也将为“十四五”时期丹徒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0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