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特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示范区

  以文化旅游重点区域为支撑,围绕成集“苏北小延安”、高沟“缘来小镇”、红窑“云锦小镇”等核心项目,打造成集红色文化旅游片区、高沟千年酒乡旅游片区、红窑云锦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等特色文旅融合示范区;以淮剧、南集小戏、淮海琴书等演艺类非遗为载体,结合生态观光游、农业休闲游、民俗体验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项目,接长产业链条,形成非遗传承保护利用示范区;以月塔、嵇安墓、三里墩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为节点,打造精品文保旅游线路,带动周边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地方文化遗存保护利用。

  (三)苏北重要旅游目的地

  围绕“淮安副中心,魅力新涟水”全县发展战略定位,提升今世缘和五岛湖国家4a级景区辐射带动功能,整合五岛湖水利风景区、涟河风光带、盐河风光带、朱码闸水利枢纽、涟水湖湿地公园等优质资源,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设施,推进城乡文化旅游空间协同发展。围绕“春之浪漫、夏之清凉、秋之果韵、冬之康养”四大主题,着力打造喜庆缘分小镇、风情小镇、生态休闲、田园乡村、养生养心等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打造乡村生态之旅、文化体验之旅、健康养生之旅、特色美食之旅等特色主题线路;打造若干特色田园乡村和精品文化景点,将涟水建设成为集自然风光游览、城镇特色旅游、生态休闲度假、历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苏北重要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地

  依托荣盛乐器、东方乐器、瑞音乐器、金榜乐器、新东声乐器等乐器制造企业和弘盛包装、和创包装、宏博包装、向阳彩印、澄缘印刷等包装印刷企业,聚合研发、生产、营销、物流等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乐器制造和彩印包装等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形成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地。

  三、发展目标

  (一)经济效益

  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和文化旅游市场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文化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文化旅游行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文化旅游企业税收不断增长,文化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对文化消费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文化旅游产业在全县gdp中的占比明显提升。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在gdp中的占比达到4.8%,年接待游客达700万人次。

  (二)社会效益

  推动文化旅游企业实现双效统一,突出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作用。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成为增加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渠道,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优化城乡文化氛围的重要引擎,成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抓手,成为提升涟水形象的重要窗口,让文化旅游产业在推动富民强县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生态效益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低碳生态旅游,积极创建绿色环保文化旅游企业,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绿色环保产业,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使涟水宜居、宜业、宜游。

  (四)品牌效益

  强化文化旅游品牌意识,加快文化旅游产品平台建设,整合涟水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完善的文化挖掘、传承、创新、转化体系,扩大文化旅游产业集聚效应,提升涟水文化旅游产业形象。文化创造力显著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文化旅游供给品质进一步提升,在“十四五”期间,形成3-5个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四、发展战略

  (一)整合联动战略

  树立大涟水和大旅游概念,通过资源整合、产品线路整合和市场品牌整合,全面提升涟水文化旅游产业的功能层级和影响力,打造“幸福涟水”文化名城品牌。立足高位,放眼周边,和周边地区在资源开发和保护、客源市场的营销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实现涟水与周边县区联动战略,业态互补、优势互补,打造和重组涟水文化旅游新格局,不断提高涟水文化旅游业的整体知名度与竞争力。

  (二)转型升级战略

  从旅游门票经济向旅游综合经济转型,调整旅游消费结构,培育成熟的旅游消费市场;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增加休闲度假和体验型产品,满足游客深度生态游、深度文化游;从资源产品竞争向品牌文化竞争转型,以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带动,树立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

  (三)品牌创新战略

  立足与围绕涟水4a级景区、“六大特色片区”、特色曲艺文化与特色文化产业,以创意创新为主要动力,以新技术为发展引擎,加强品牌创新,促进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向新兴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涟水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不断增强文化旅游品牌亮点。以“生态 旅游”“非遗 旅游”“文创 旅游”等多种融合方式丰富文旅融合产品供给,开发系列精品文化旅游线路。通过品牌创新,不断打造出独具特色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推进涟水文化旅游产业高品质发展。

  (四)全域开发战略

  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文化旅游吸引物或文化旅游单体,开发成旅游者吸引物,努力打造目的地型、网红型文化旅游产品,努力使旅游与文化、消费、产业衔接更加紧密,达到深度融合;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旅游整体形象突出、旅游服务设施完备、旅游业态丰富多样、能吸引相当规模旅游者的全新综合性区域空间;重视涟水当地居民休闲度假地建设,从而既满足外来游客的休闲旅游需要,又满足当地居民的休闲诉求。

  第四章 实施计划

  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以“健康•绿色”为主题,以“产业旅游”为重点,以“产旅融合”为路径,以“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为突破口,以铁道国道省道河道为主轴,统筹发展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着力构建“一区四带六片”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健康之城•缘分之城”、长三角水乡“田”美生活全域旅游目的地。以乐器和彩印包装等特色文化产业为抓手,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品牌发展战略,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精心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乐器和彩印包装产业集聚高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4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