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安徽省水文系统已开展实施的监测体系,完善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天长市、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等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工程建设,提高水文预报预警信息化。

  实施滁州市、来安县、全椒县、天长市、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等智慧水利信息化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水利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利自动监测及控制设施,提高水利管理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共享力度,实现与气象部门实时雨情、水情、旱情、风情、灾情等信息和预测预报成果的共享;及时互通汛情、旱情和气象信息,不断加强和完善联合会商制度,建立防灾减灾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信息反馈与评估制度;加强信息发布渠道共享,联合开展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二)水利信息网络建设

  结合全省水利信息网络及视频会商系统,完善滁州市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实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信息网络互联互通、重点水管单位及乡级视频会商系统覆盖率80%以上。优化网络架构、拓展覆盖范围、扩大传输带宽,推进5g、北斗卫星、商业遥感卫星在水利业务中的应用,初步建成高速互联的水利信息网络。

  (三)水旱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

  加快水旱情评估预警能力建设,推进试点建设中小型水库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水旱灾害遥感评估系统,完善旱情分析预警系统;推进预报及联合调度系统建设,开展防汛抢险技术专家队伍和能力建设,建设完善抢险技术支撑体系。

  (四)水利业务应用

  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市级水利人工智能支撑云平台。建成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建设、节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管理、城乡供水、江河湖泊、水土流失、水利监督、水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等十大业务应用系统。推广应用水利“一张图”、全市水旱灾害预报预警等公共服务产品,着力提升智慧水利水平。

  专栏7 智慧水利建设工程

  ★水利监测体系建设。完善水文水质监测中心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市水库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大中型灌区量测水设施。推进农村供水数字化管理,建设市级管理平台1处、县级管理调度终端8处。

  ★水利信息网络建设。实施全市水利信息网络及视频会商系统等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推进5g、北斗卫星、商业遥感卫星水利业务应用,升级改造网络核心设备,全面支持ipv6。建成覆盖水利各级部门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

  ★水旱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开展中小型水库纳雨能力分析、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分析;推进试点建设全市中小型水库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水旱灾害遥感评估系统;进一步完善旱情分析预警系统。开展滁河流域联合调度研究。开展防汛抢险技术支撑专家队伍和能力建设,建设完善抢险支撑体系。

  ★水利业务应用建设。建设水利人工智能支撑云平台,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管理、节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城乡供水、江河湖泊、水土流失、水利监督、水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等十大业务应用系统。

  第八章 强化涉水事务管理

  坚持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围绕水资源、河流湖泊、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加强水利法治建设,持续强化重点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监管,全力提升水利行业涉水事务管理水平。

  (一)加强水利法治建设

  以依法治水管水为重点,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和水行政执法机制,落实依法监督责任,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

  建立健全水利监督制度。完善市级监督工作制度,推进落实《加强水利行业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相关专业监督检查办法,不断完善水利行业监督工作体系。加强水利监督信息平台建设,实行问题清单管理,实现发现问题、认证问题、整改督办、责任追究的有效衔接和闭环运行,推进监督检查规范化建设,促进监督工作依法依规开展。

  健全水利稽察制度。制定市级稽察工作办法,推进稽察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定稽察专家队伍管理办法,建立规模适度、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结构合理的稽察专家队伍;加强信息化建设,采取专项稽察、驻点稽察、帮扶指导等方式,推行清单式稽察,加强问题整改和稽察成果应用,提升工作效能,推进县区加强稽察检查工作。

  强化完善水行政执法机制。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形成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执法体系。全面推进水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启动实施水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三年计划。强化水政监察队伍建设,构建完善市县两级执法网络。

  推进水利法治宣传教育。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编制并实施水利“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提升全社会水法治意识。

  (二)加强水安全风险防控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忧患意识,完善水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健全水安全风险信息化预警机制,强化洪水、水资源、水利工程安全风险防控意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害。

  增强全社会水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水安全风险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我市基本水情,了解水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风险预警发布渠道、风险危害等。强化水安全事件应对措施宣传,降低洪水、水污染事件带来的损失。

  加强防洪安全风险防控。完善应急监测体系、洪水预报预警方案,优化防洪工程调度。加强行蓄洪区、滩区等洪水高风险区空间管控,逐步实施居民迁建,研究开展行蓄洪区运用农业保险。完善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增强超标准洪水防御能力。城乡规划与建设要充分考虑洪水风险,避开高风险区。

  加强水资源安全风险防控。树立水资源安全战略意识,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制定和实施超载治理方案。实施更严格的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严格限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

  加强水工程安全风险防控。增强水工程设计风险要素识别、评价及控制,加强水工程安全风险监测监控,提升水工程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强化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完善安全监测监管体系。强化水工程运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建立水工程安全风险隐患台账。及时研究调整病险水库、水闸工程调度运行方案,科学制定病险工程安全度汛方案。开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三) 加强水资源监管

  坚持节水优先、保护优先,加大取用水监督管理力度,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严格目标管理、计划用水、计量取用水,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

  严格取用水管理。强化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进一步发挥水资源在区域发展、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中的刚性约束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載能力相协调。严格和规范取水许可,进一步加强取用水监督管理,严格执法检查,严格查处无证取水、超许可取水、超计划取水和擅自改变取水用途等行为,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强化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监测覆盖面,提升监测数据质量,完善监测技术标准,强化监测成果应用,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点),对重要河湖控制断面、重要取退水口的水量、水位、流量等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提高取用水信息获取能力和监督管理水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1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