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推进濒危项目抢救工程

  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规范的要求,有序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濒危项目,组织专家进行重点研究,提出抢救保护措施,并积极推动落实。

  6、推进非遗基础建设工程

  做好结合文章。结合城市公园、游园、景观、老区改造,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推进综合性或各类非遗专题展馆、非遗小剧场等场所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助力文化旅游发展。

  专栏9

  1、非遗公益小剧场项目:在城区游园、景观带建设多个非遗公益小剧场,开展说唱活动,定时开放,弘扬传统,宣传政策,教化民众,传承非遗文化。

  2、非遗动漫《扁担戏》: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界首扁担戏”为载体,利用动漫的表现形式,结合青少年文化需求,创作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剧本,在媒体分期推出。

  3、界首涉危古建筑抢救性维修项目:分别对我市大黄庙、小黄庙、古清真寺等涉危古建筑进行抢救性维修。

  4、彩陶文创产业园建设项目:依托界首市伟盛古窑彩陶制作发展有限公司、陶瓷厂、陶艺公园,建成界首彩陶艺术研学基地、彩陶展览展示基地、闫玉敏艺术馆、界首彩陶教学基地、彩陶交易市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界首彩陶文创小镇。

  二、推进文旅体融合带动发展

  (一)深入推进文旅体自身融合发展

  深化文化旅游体育职能融合、机制融合、规划融合及理念融合,建立全方位融合机制,加强外部机制、内部机制及向下机制建设。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工作思路,找准文化、旅游、体育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在发展地域优势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保护好文化旅游体育资源,从而推动文旅体事业及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

  开发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可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旅游体育产品,打造文化旅游体育精品线路,创作一批内涵丰富、体现界首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演艺剧目,提升各类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品牌影响力,培育一批在具有较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体育服务品牌,建成一批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示范园、历史文化特色小镇等文化旅游体育项目。

  力争十四五基本形成文化旅游体育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格局,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增加值明显提高。

  (二)推进“文旅体 工业”融合发展

  依托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循环经济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界首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发展基础,合理规划工业旅游项目建设。创新用旅游的视角审视界首高新区及其产业发展,推介我市的绿色循环理念、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交流发展理念,汲取发展经验,打造工业旅游研学基地。

  (三)推进“文旅体 农业农村”融合发展

  提炼具有界首鲜明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建设具有皖北乡村特色的示范农居和乡镇客厅,提升城镇整体形象和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建设顾集镇应寨古村落、泉阳集东民族社区等一批具有历史记忆、民族特点的特色文化村镇。打造一批农业科普基地、森林旅游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农庄、休闲农场等项目,发展乡村自驾游,提高乡村休闲旅游品质。

  (四)推进“文旅体 商贸电商”融合发展

  充分挖掘“小上海”历史传承、商埠文化,依托城市商贸市场、主体街区和商业综合体,融入文旅体功能,打造城市会客厅、塑造城市形象,建设城市名片。鼓励文化旅游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完善营销和pg电子官方的售后服务体系。探索乡村振兴、非遗开发融合路径,推出“网红带货”等文旅体生活消费品。

  (五)推进“文旅体 夜市经济”融合发展

  创新夜游、夜娱、夜秀、夜市、夜购等多元业态,打造更多常态化、品质化、特色化夜间文旅消费产品。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夜间演艺精品,建设一批嵌入景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小剧场,实现“白天看景、晚上看戏”。要注重线下线上融合,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夜间文化休闲需求,推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景区景点等延长开放时间,打造时尚化、亲民化夜间文旅体验项目;推动博物馆专题展馆夜游、特展专场、论坛讲座和景区夜游、驻场演艺等产品向云端延伸拓展,打造自带流量的夜间文化消费、旅游体验休闲新热点。

  三、促进文旅体服务协调发展

  推进文旅体“双进入”机制。推动公共文化资源进入旅游场所和景区,在酒店、民宿等场所开设公共阅读空间,推动农家书屋进景区,建设景区书房,在全市a级景区推广,主客免费共享。在全市园林、景区统筹布局文化艺术的开放式传承体验活动,打造文旅融合、涵养城市文化品位的界首新模式。

  引导景区游客中心增加村文化服务中心功能,举办民俗展演互动等活动,让文化更有活力,让旅游更有魅力。将旅游宣传推广功能植入公共文化设施,将公共文化场所打造成特色景点,旅游资源中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促进优质文旅体育资源的双向转化,实现文化旅游融合。

  第八章 营造文旅体发展新环境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支持集成、市场主体培育等方式,全面营造界首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新环境,为“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规划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一、创新市场环境

  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市场健康繁荣发展,打造平安文化旅游体育市场。提升事中事后监管精准化水平,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管教结合,优化监管理念和方式。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监管,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增强行业规范自律意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文化市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市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二、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文化旅游体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落实落地。加强规划宣传和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跟踪分析评估规划执行情况,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三、加强平台建设

  坚持镜头朝下,着眼基层,服务重心下移,持续加强基层体系建设。注重文化、旅游、体育品牌打造,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省际专题展演、专业交流、专项赛事等活动承办,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提升界首美誉度。实现线上宣传推介、线下服务管理最优化。用战略性思维,切实加强创新、数字、信息化等平台建设,推动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体育发展。

  四、加快合作发展

  扎实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最大限度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培育市场发展潜力,加强与知名品牌、实力企业、专业协会的战略合作,实现借势发展。积极争取上级文化旅游体育建设项目扶持资金,加大招商力度,以政府投入引领社会资本注入公共文化、休闲旅游、体育健身事业,采取招商引资、社会融资、ppp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的多渠道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0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