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信息记录工程。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记录,借助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

  ——省级文保单位申报计划:积极组织申报第九批省级文保单位,完成2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维修保护工程。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红色运河“茨淮新河”的内在价值,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谋划建设红色运河纪念馆,做好展陈设计及参观游览、布展等工作计划和人员培训。

  ——打造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王人镇”:发展和创新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充分挖掘民间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做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工作,截至2025年,将王人镇打造为农民诗画之乡。

  ——公共体育设施优化工程:推进利辛县体育中心(一场一馆)建设项目,建成2个全民健身中心及10个社区文体中心;推进乡镇、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

  八、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公共安全保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深入开展平安利辛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完善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为重点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一)健全突发应急管理体系

  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体系。加快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县乡村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科学规划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优化库点布局,逐步实现一库多存;完善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征用补偿等机制,加强物资储备的动态管理。提高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加强交通战备保障与常态交通运行、应急交通保障的统筹协调。提高跨区域突发事件协同处置能力,强化联合应急供应保障能力,有效满足跨区域处置突发事件需要。

  提升应急管理基础能力。推进应急信息平台终端信息采集能力建设,加强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数据交换、维护、更新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基础数据共建共享和动态更新。有效整合和共享区域内应急资源,优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农村应急广播体系的功能作用,增强基层突发事件现场信息采集、报送能力。加强基层应急装备设备的储备、管理和使用,优先为灾害易发地区配备应急装备。完善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提高应急通讯保障能力。

  增强核心应急救援能力。强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骨干突击力量建设,健全快速调动机制,针对人员配置、装备配备、培训演练、内部管理、后勤保障及评估考核等方面,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危化品、煤矿、卫生、水上救助等重点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落实应急救援队员的医疗、工伤、抚恤、保险等保障制度。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提高基层基础响应能力,在基层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应急安全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开展常态化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实战能力,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自救互助能力。

  (二)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创新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和深化“党委政府领导、政法综治牵头、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多方参与”的社会长效治安防控机制,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消防安全体系建设,打造城市消防救援圈。推进基层单位风险管控网格化管理,推进网络社会综合放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加大治安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推进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打击遏制严重暴力犯罪,严厉打击暴恐犯罪,强化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推进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安全素质。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健全安全监管责任体系,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关规定,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紧抓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普查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专项治理工作,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健全职业危害防控治理体系,将职业病危害纳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范围。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积极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加强安监机构能力建设,确保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三)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立城市综合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利辛城市防灾管理数据库。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灾害设防标准,落实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组织建设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加强通信等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积极开展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培训,鼓励“一员多职”,给予必要经费补助。增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能力,推进应急处置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能力,建立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自然灾害救助的工作机制,推动救灾工作标准化建设。

  增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城市综合防灾管理体系,完善对生态气象、环境风险、防震减灾、防洪防涝、农业生物灾害、动植物疫情疫病、森林防火、重大危险源等城市多灾种的监测预警机制,提升对重点领域和区域的风险防控能力。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形成支撑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全要素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大数据”情报智能分析研判系统建设,构建网上网下舆情监控一体化体系。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渠道与传播机制,提升预警信息发布速率。加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建设,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专栏5 基本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综合应急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进建立集民政救灾、安全生产、卫生、公安、水利、地震、国土资源、食品药品监管、人防等为一体的综合应急信息管理平台。

  ——建设城市防灾管理数据库:加强大数据情报智能分析研判能力,提升对城市重点易发灾种的风险防控能力,形成支撑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全要素数据资源体系。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救援队伍建设:争取在规划期内建成一支以乡镇干部、党员、退伍士兵、民兵预备役为骨干的“一队多能、平战结合”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专业业务技能培训,加强通信等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从利辛县实际出发,科学分解规划任务,明确分工和进度安排,制定本乡镇、本部门实施规划的具体方案、年度计划和政策措施,分阶段、分步骤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推动各领域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重大项目有效落实。共同研究解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中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及政策创新等重大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