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大力建设机械强农核心示范基地,配套建设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在大田种植和机械化、智能化技术融合创新上实现突破,主要生产过程实现远程信息化管理,并纳入合肥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监管。

  3.农田数字化推进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建齐配全数字化设施设备,开展物联网、区块链试验示范,依托安徽农业大数据中心,逐步推进“小田变大田”示范区农田和农业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标准化处理和可视化运用。

  4.农业生产绿色化推进工程。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加强监测,持续跟踪评估耕地地力变化情况,积极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肥种植和有机肥替代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第九章 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聚焦农民收入短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途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

  第一节 培育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

  开展以“培养能人、培育产业”为重点的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提升一批现有人才,挖掘一批潜在人才,引进一批外来人才,打造引领乡村产业发展“领头雁”。大力开展农村专业人才认定,重点培养一批乡村企业家、农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实施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提升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等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第二节 高质量推进创新创业

  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科技人才、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工商业主等入乡创业,鼓励能工巧匠、“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能人在乡创业,推动城市各类人才投身乡村产业发展,打造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的乡村企业家队伍。推广农村创业孵化基地、农村创客服务、农科驿站等新型孵化模式,建设一批要素集聚、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建立健全农村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为农村创业人员提供项目、政策、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指导服务。持续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打造创业服务升级版,设立创业创新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营造拴心留人的创新创业环境。

  第三节 实施农民收入跃升计划

  一、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

  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优先帮扶有劳动能力且有在本地就业意愿的家庭,力促农村居民新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行动和“2 n”招聘活动。力争到2025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倍增,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二、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

  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以及统种统收、统防统治、统销统结等联合经营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参与全产业链发展。支持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增强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大力推广“土地流转 优先雇佣 社会保障”等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激发农民创业致富的热情,支持农民开辟创业空间,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等,开拓乡村产业经营增收新增长点。

  三、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

  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推进股份化、市场化和实体化,探索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激活农村集体资产权能,促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与流转。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出租入股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劳务服务、社区养老、物业租赁等,完善集体收益分配制度,完善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财产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机制。

  四、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

  把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作为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的重要内容,保持强农惠农政策稳定性、延续性。建立健全普惠性的农民补贴长效机制,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救助标准,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第三次分配机制,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公益慈善事业。

  专栏9-1 农民收入增长重点工程

  1.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整合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培育高素质农民400人次,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40人,培养造就一支懂技术、有文化、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2.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工程。“十四五”期间,遴选20名农村创新创业带导师,培育40名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建设2个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实训孵化基地,带动200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

  3.农民收入跃升工程。实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和转移性收入提升四项行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到2025年,农民可支配收入超全市平均水平。

  第十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围绕规划目标任务,统筹谋划,密切配合,积极推动重要举措和重点工程项目的落实与实施。健全农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实现区、镇、村三级目标管理,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工作人员具体落实的责任机制。对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以及重点工程,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确保质量和效果。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及总结评估。

  第二节 强化政策保障

  围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尤其在推进城郊型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乡村多极组团发展方面加大政策创设力度。建立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投资基金撬动能力,优化涉农资金“大专项 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坚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管理,用好用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探索“点状”供地方法,满足都市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用地需求。

  第三节 凝聚社会力量

  面向社会公众,利用各类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等信息技术平台,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深度解读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了解,提高规划实施的透明度和接受度。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决策制度,利用高端智库加强对蜀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全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先进经验,编制宣传材料,推广典型模式,讲好乡村振兴的蜀山故事。

  第四节 加强考核评估

  将规划实施成效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评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强化动态管理,努力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组织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对重点领域发展情况适时开展专题评估,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完善规划指标统计制度,为科学评估提供支撑,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7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