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3 “医学高原”建设计划

  学科建设:发展一批重点学科、培育一批创新学科、支持一批扶持学科,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学科3-5个、重点专科1-3个。优先发展肿瘤、传染病、呼吸疾病、神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重症医学、骨科、微创医学、中医治疫病、康复医学、老年病医学、口腔医学等重点培育专科(学科)。

  浙中肿瘤中心建设:推进县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深入合作,加快浙中肿瘤中心内涵建设,加强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超声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的合作帮扶力度,打造区域一流的肿瘤诊治中心。

  2.加快县第二人民医院发展速度。依照县政府确定壶镇副中心发展定位的要求,精准绘制县第二人民医院发展蓝图。按照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标准,科学谋划新院区建设方案,如期完成迁建项目。围绕“疑难杂症诊疗、急危重症抢救、卫生应急救治”等三大能力,补短板、固基础。加强专科专病建设研究,制定专科专病特色发展规划。全面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加快业务技术骨干培养,打造医护技术梯队。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优化医院管理运行机制,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到2025年,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3.推动社会办医特色发展。进一步落实社会办医扶持政策,优化社会力量办医环境。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在儿科、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领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增加特需服务产品数量,发展高端医疗。推动舒宁医院建设项目进程,创建二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支持田氏伤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骨科专科医院。实施缙云县民营医院品牌塑造计划,建立县域外服务网络,扩大辐射周边县市的能力,吸引县域外病人就医。维护个体诊所发展态势,规范个体诊所业务管理,促进诊疗水平提升。探索民营医疗机构加入医共体建设及政府向民营医疗机构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途径。依法开展社会办医监管工作,将社会办医纳入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及评价体系,促进社会办医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提升民营医院党建水平,实现民营医院党建工作全覆盖。强化民营医院行业自律,加强民营医院“诚信医疗”建设。

  专栏4 民营医院品牌塑造计划

  成立县民营医院联盟,联合诊所、非公办村卫生室成立医联体,在民营医院联盟内部及与县域医共体间建立协作机制,在资源共享、服务同质、学科互补等方面开展合作。支持以田氏伤科医院为龙头重点打造中医骨伤科品牌;以舒宁医院为龙头重点打造精神康复品牌,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体验感,形成区域优势和品牌效应。

  (三)夯实基层卫生服务基础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奠定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跨越发展基础。

  1.实施基层卫生强基补网工程。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构建以三家医共体牵头医院为中心,片区医疗中心为枢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为网底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实施新一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和新建项目计划,推动新建镇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乙等医院,支持舒洪中心卫生院、大源镇卫生院、五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条件成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片区医疗中心。推进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建设计划,建立村卫生室建设清单制度,强化村卫生室服务功能,完善城乡卫生服务网点设置,形成以村卫生室为主,“智慧流动医院”、远程医疗为补充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专栏5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计划

  完成新建镇中心卫生院迁建、舒洪镇中心卫生院扩建、新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等项目,提高大源镇卫生院、仙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笕乡卫生院、前路乡卫生院、东方镇卫生院、胡源乡卫生院等机构工作用房和仪器设备配置标准。加快常住人口为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村卫生室及3a级以上景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建设,提高政府(集体)办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占比。

  2.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类医务人员编制,乡镇卫生院按照每万人服务人口配置13-15名,其中全科医师不少于3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每万居民配备医师5-6名,其中全科医师不少于3名;设置床位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增加0.7人/床。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设置,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一院一特色”医疗健康服务。推动普及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制定有利于开展基层首诊及转诊相关政策,落实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代理人”职责,建立以健康价值为导向的全科医生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健全全科医疗服务运行机制。继续推进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提高网点服务能力。规范乡村“智慧流动医院”工作,建立“健康直通车”长效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智慧化建设。到2025年全科医疗服务得到普及,村卫生室规范化率达到90%,基层就诊率巩固在65%以上。

  专栏6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智慧化建设计划

  “智慧基层”建设项目:更新基层终端设备等基础设施,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实现各系统间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方便操作。

  远程医疗建设项目:健全覆盖全部乡镇(街道)、村(社区)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依托数字医共体、互联网医院、云药房等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基层患者在线就诊-检查-药物配送全程服务。

  互联网 慢病管理建设项目:以智能监测设备为入口,建立专科医生-家庭医生-患者在线联系平台,开展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检、慢性病病人随访等服务。

  (四)加快中医药传承发展

  依托黄帝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服务,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以“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为导向,着力提升中医药普及率,建成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1.高标准建设县中医医院。推进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完成门诊楼的改造、住院楼建设,推动康复中心大楼改建项目。强化重点科室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就医环境,调整功能布局,改善服务条件。健全“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机制,强化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的技术协作、对口扶持关系,完善省新华医院、省肿瘤医院等省市级医院的重点专科协作关系,开展重点疾病诊治和研究,联合打造区域性中医特色专科。加强老年病(慢病)、康复科等重点专科建设,发展医养健康服务产业,打造医院特色品牌。继续强化省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加大力度引进国家级、省级名中医,推进名医工作室建设,着力培养青年中医骨干医师及学科带头人,通过名医、名科、名院实现强院战略。到2025年,县中医医院中医执业医师占比达60%以上,门诊中药处方占比达到60%以上,高水平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力争达到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水平。

  2.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设置标准,配置相应中医诊疗设备。全面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开展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以及疾病康复中的作用。规范村卫生室适宜中医诊疗仪器设备配置,开展不少于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到2025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达30%以上,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0%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4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