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天然气消费。工业领域继续开展煤改气,新增用热需求以天然气为主满足。谋划推进高效气电机组建设,依托lng接收(储运)站、天然气干线途经地区建设高效燃机项目。结合智能微电网等新模式,在具有冷、热、电需求的能源负荷中心、产业和物流园区、旅游服务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医院、学校等积极推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引导有需求的大用户自建储气调峰设施,支持气电企业参与天然气上下游直接交易。民用领域扩大天然气利用,加快完善农村地区燃气基础设施,到2025年,全市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到35%。
提升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水平。探索试点“光储充”等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提升可再生电力消纳水平。加快推进城乡用能电气化,结合居民光伏发电设施推进家庭电气化,倡导“零排放”家庭生活。推动工业电锅炉等电能替代方式,推行煤改电、油改电,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分布式、智慧储能等多模式应用场景打造,提高产业可再生电力就地消纳水平。
(四)聚焦要素改革,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积极推进能源消费总量预算管理。落实省级层面能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改革,用市场方式配置用能资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节能治理体制机制,推进节能能力体系建设。建立产业结构优化调节机制,通过节能审查、用能权交易制度工具,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导向,保障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大产业项目用能需求,推动能源要素向优势地区、优势行业、优势项目倾斜。完善能源提升改善服务机制,深入开展用能诊断,积极培育一批有实力的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健全节能评估第三方服务机构管理机制。加强和完善节能行政执法机制,提升能源数字治理水平。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以能源“双控”、碳达峰碳中和的强约束倒逼和引导产业全面绿色转型,建立重大产业项目招引用能预评价机制、重大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用能审核会商机制等,实行关口前移,科学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对地方能耗指标的影响程度,严控高耗能项目引进和落地。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0.52吨标准煤/万元的新增能耗项目,严格落实能耗减量或等量替代措施,实行差异化用能权交易制度。落实国家和我省要求,开展“两高”项目清理整治,实行清单管理,进行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提高节能监察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节能监察、区域用能、重大平台用能管理中的作用,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数据应用,加强用能监测预警,准确研判用能形势,精准施策,及时出台化解用能风险举措。加强节能分析、预警,密切关注每月用电量增速情况和变化趋势分析,对节能目标进度完成滞后的县(市、区)适时进行节能预警和督查。合理制订有序用电方案,根据节能目标完成进度,及早启动有序用电和错峰生产方案。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严格控制高耗能企业的用能。
(五)聚焦能效提升,着力推动结构性节能
推动重点行业节能增效。严格执行重点行业能效目标体系和能效技术标准,建立分行业的产业能效控制性准入标准。开展钢铁、纺织、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和能效“领跑者”行动,实现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对标全覆盖。对能耗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用能单位严格执行阶梯电价,倒逼能效提升。开展电机、变压器、空压机等高耗能通用设备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到2025年,对不符合国家能效标准要求的设备实现清零。“十四五”期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技术改造累计压减存量能耗20万吨标煤。
推进重点领域能效提升。持续深化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节能,提升大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水平。加快紧水滩水冷式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数据中心能效提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公建能效提升等,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重点推进公共机构能效提升行动,鼓励支持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开展零碳示范、智慧能源试点示范等。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建设,推广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新型供能方式,到2025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5%、人均综合能耗下降6%,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到30%。推动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加大电能替代力度。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到2025年主城区机动化出行公交分担率提升至4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促进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以高精尖为产业导向,着力招大引强,培育基于生态优势的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动生态工业全面扩量升级,形成可持续的强劲增长动能。同时,加强用能、土地、环保、税收等政策引导,聚焦钢铁、建材、化工、造纸、纺织等现有高耗能行业,通过鼓励节能技术改造、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提升等措施实现能源高效化利用。对严重影响能源“双控”目标完成的行业、领域和企业,精准施策,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
专栏六 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工程丽水短流程钢铁产业是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对全省环保低碳发展有着良好促进作用。加快丽水云和华宏、缙云誉鑫短流程钢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促进钢铁行业做优做强,拉长产业链,提升综合能效水平。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优化互驱共进,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效、安全等项目准入标准。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加快发展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重点培育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加速经济新动能发展壮大。探索建立“亩均效益”挂钩项目能耗准入机制,以“亩均效益”作为项目能耗准入的重要参考,亩均税收高于或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根据超出比例情况,适当予以分档降低或提高能耗准入基准线,同时严格落实用能权交易和能耗平衡方案等措施,倒逼项目从招引和备案阶段就提升能效意识。
(六)聚焦安全保障,持续加强油气保障供应能力
完善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重点推进川气东送二线干线工程(浙江缙云段)、台金衢干线一期(遂昌—龙游)。根据天然气市场发展,适时实施庆元支线、文成(景宁)支线项目建设。立足民生,提高城市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和密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民生用气水平。创新点供 管道结合的模式,推进天然气城镇管网建设工程,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储气能力设施建设,加强气源保障供应。加快推进丽水市莲都油库搬迁工程,稳步推进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提高油品供应保障能力。
专栏七 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建设各县(市、区)天然气利用工程,新增燃气管网300公里以上,基本建成保障有力、运行有序、价格平稳、安全高效的天然气利用体系。鼓励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建设。充分发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灵活、就近消纳、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等优势,针对产业用热需求,鼓励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项目,积极推广天然气及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应用,增强供能灵活性。争取省级相关政策支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需求,解决区域集中供热能力薄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