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抓好食品安全管理,全面启用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信息系统。加强食品供应链建设,严格市场准入标准,严防输入型风险。推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提质扩面,有效扩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范围,推进学校及公办幼儿园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农批农贸市场、农村家宴放心厨房等食品安全重点领域实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加强食品安全认证工作,积极推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本消灭无标生产。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发挥胶囊监管电子视频监控系统作用,打造数字化胶囊监管平台,形成“实时管、全程管、掌上管”的智慧监管模式;做好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特殊药品生产企业及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跟踪检查。完善药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开展第三方药品安全风险评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依法处置各类突发药品安全事件。

  (四)全速打造三个赋能,创新质量服务方式

  1.数字赋能,打造质量管理生态体系

  围绕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强化对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的质量管理,创新质量追溯体系,建立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质量发展、企业开办服务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提升网上服务的便利化、规范化、人性化、智能化水平;构建小微企业“数字监测、数字培育、数字信用”平台体系,实现精准的信贷支持和政策扶持,推进小微企业梯度培育与转升发展,不断提升小微企业发展活跃度和经济贡献率。推进监管信息系统整合,实现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开展数据挖掘与深度应用,夯实智慧监管基础。

  2.创新赋能,推进网络经济监管创新

  深入推进网络经济监管创新和服务创新,结合互联网经济,引导网络市场规范运行,加强使用浙江省市场监管互联网执法办案平台,在网络经济监管和服务中加大探索力度。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部署,推动企业严格落实质量首负责任制,完善市场主体“红黑名单”制度。持续加大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力度,加强数据动态分析,不断夯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数据基础,深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应用。创新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 监管 信用”,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完善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建设工程等涉及人身安全领域的质量可追溯系统,推动其“信用 监管”场景应用,健全完善信用风险预警及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3.体制机制赋能,建设整体智治体系

  牢固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理念,持续推进新昌质量发展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高水平建设整体智治体系。深化商事登记改革,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以涉企“一件事”改革为牵引,深入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维护市场法治化环境,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坚持以法治质量发展为统领,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公平竞争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发挥会计、税务、法律、资产评估等市场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监督作用;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处理机制。优化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现机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发现、认定和查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质量工作组织领导

  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加强党对质量发展事业的全面领导,把规划作为一项“管长远、打基础”的大事来抓,把规划贯穿未来五年工作始终,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发挥新昌县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规划落实责任制,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构建县、乡二级联动机制,通过规划落实,推动系统队伍建设。及时制定实施计划、方案,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将规划实施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预算予以保障。组织开展规划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强化质量法治体系建设

  筑牢质量安全方面高标准风险防控体系,有效提升质量发展现代化治理能力。围绕法治保障体系、综合执法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实施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监管能力。遵守产品、工程、环保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坚决维护法律权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决策办事、维护权益、解决问题,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积极探索科学监管模式,构建区域联动一体化办案机制,加大协同监管力度,全面应用数字化技术协助办案,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确保食药不出事、机器不出事,提升制度管控风险能力。

  (三)强化质量政策资金支持

  加强与其他规划的衔接,制定配套政策及措施。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加强对质量提升、质量奖励、标准体系建设、品牌培育、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经费保障。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强化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有效衔接,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资金绩效管理和风险防范。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强化科技、经信、商务、金融等部门间的政策配套协调,鼓励引导更多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向质量创新、技术标准创新、品牌创建、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领域,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银行信贷为支持的资金投入模式。

  (四)创新政府质量工作考核

  健全质量评价考核机制,优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年度工作部署和绩效考核要求,制定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项目实施办法,将规划目标任务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及时开展质量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后期评估工作,对实施情况及时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各项规划任务落到实处。

  (五)打造质量发展人才队伍

  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质量发展队伍,完善选人用人工作闭环机制,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引进吸收一批质量发展高级人才,加强知识产权高端领航人才培育,构建知识产权决策咨询专家库。依托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校的共建研究院,推进质量和标准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支持成立质量和标准学院、高端智库。联合各类职业院校,引进、培育一批质量发展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大力推进六西格玛等质量发展理论学习,在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质量发展领域相关的业务培训、技能比武、知识竞赛活动。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运用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通过多维宣传、法治规范、社会监督等手段,倡导以人为本的、绿色低碳的可持续消费模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8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