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完成情况

  以“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对规划指标体系核实如下:

  表1-3 “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完成情况

  指 标 单位 2020年(规划) 2020年(实际) 完成率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亿元 234.35 170.4 72.71%

  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815 702.15 86.15%

  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36.31 38.27 105.40%

  普通国省道里程 公里 30.1 10.48 34.82%

  二级及以上公路 公里 125 119.53 95.62%

  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 % 15.34% 17.02% 110.95%

  农村公路等级化率 % 75% 100% 133.33%

  市域铁路里程 公里 17.52 17.52 100.00%

  综合(交通)客运枢纽 个 1 1 100.00%

  交通物流基地 个 2 2 100.00%

  城乡客运一体化率 % 100 100 100.00%

  三、存在问题

  “十三五”以来,全区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综合交通枢纽承载力有待加强

  高铁枢纽瓶颈逐步凸显。温州动车南站 2017年8月被确定为国家大型高铁枢纽站,目前南站始发(经停)的高铁列车达235趟,日均到发量达8万人次。2019年,温州南站完成旅客发送量为1526.1万人次,已超过温州南站的设计客运能力(1300万人次);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温州南站旅客发送量下降为961.11万人次,但温州南站总体超饱和运行的弊端已逐步凸显,改造、分流势在必行。同时,南站枢纽内部的一体化衔接亟待加强。

  公路枢纽布设依然空白。“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南白象交通枢纽中心依然处于前期阶段,目前,瓯海区境内无公路客运站布局,但不管从城市现状功能布局还是今后发展来看,都需要一个较大体量的公路枢纽给予支撑,在满足片区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内部交通的通行压力。因此,亟需加快南白象客运枢纽建设,完善公路枢纽换乘体系。

  (二)多层次道路网络建设供给不足

  公路系统有待完善。高速路网有待加密,目前,绕西南高速车辆要想尽快换道至金丽温高速、甬台温高速,需在市区路段下高速,依托城市路网进行转换。随着龙丽温高速逐步建成通车,来自文成、泰顺甚至景宁的车辆,将进一步加剧甬台温高速通行压力和城市路网通行压力。因此,急需搭建绕西南高速与金丽温高速联系通道,缓解甬台温高速和城市路网通行压力。

  普通国道线位有待优化。g104西过境、g330作为过境交通的主要载体,应尽量向郊区布设,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干扰,而 g104西过境和g330高铁新城段(福州路)是高铁新城的核心轴线,从城市核心穿过,在承担过境交通的同时又承担城市内部交通的功能,通行功能混乱,不利于高铁新城城市规划建设。

  农村公路建设有待加强。西部山区缺少较高等级道路,与高等级公路、等级景区等衔接的农村农路、通景公路建设有待加强,“断头路”、“梗阻路”、“盲肠路”依然存在。

  城市路网有待提升。城市快速路网不成体系,交通流量潮汐现象明显,通行压力大。城区内部主干道连续性不足,难以成网成环;中心城区各区之间道路建设协调不一致,区间道路与主干道之间的联系有待优化,难以形成高效的道路网络体系,无法及时疏解和降低交通压力;同时,受到金温铁路的制约,部分区间道路瓶颈依然突出。

  (三)客货运输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客运方面。城区公交依然存在线路不够合理,公交综合场站、枢纽站建设滞后,停靠站覆盖不足等问题;郊区、山区公交线路需进一步丰富,乘车、换乘不便等问题较为突出。

  通景公交运力、运量不足,难以满足游客通行需求,如泽雅、大罗山在节假日、公休日通景公交人满为患,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瓯海的旅游发展。

  以市域铁路站点为核心的综合公交体系尚未形成。“十三五”期,建成市域铁路s1线并营运通车,瓯海区内布设有6个站点,而以市域铁路站点为核心,常规公交、社区巴士、公共自行车等为辅助综合公交体系尚未形成,依然存在市域铁路站点对周边地块的带动不足、站点与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不畅等问题。

  货运方面。“十三五”以来,瓯海交通不断丰富南北纵向通道的建设,南北方向的货物集疏运可通过330国道、绕城西南线、双南线、甬台温高速等多条通道实现;然而,东西向的货物运输依然仅能依靠瓯海大道,大型卡车、工程车辆等运输只能通过瓯海大道辅道实现,运输通道单一且通行效率低下问题严重凸显;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瓯海大道沿线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大型车辆的通行给周边居民及路段车辆的安全带来的影响在不断放大。

  现代物流发展急需加快。现有的物流基地服务功能较为单一,多式联运、流通加工等现代物流服务功能缺乏;货运一体化发展相对滞后,多式联运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举步不前,导致两端接驳运输成本较高;物流市场结构分散,资源缺乏集约整合。

  第二章 发展环境及要求

  一、发展环境

  1.国际环境变化

  “十四五”时期面对的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更加严峻和挑战。一是美国推行“美国优先”、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科技霸权,以及采取极力打压中国的相关做法,将对中美经济和贸易投资关系、技术合作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变化,而且将会改变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政策,甚至会对全球贸易的价值链合作和产业生态产生严重冲击。二是covid-19大流行,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由于全球疫情发展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总体判断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将呈现低增长和缓慢恢复状态,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国际贸易增长困难,国际人员往来减少。同时,疫情使美国等西方国家生产了更强的逆全球化倾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风险,关键行业回归本国化,供应链更加区域化、分散化布局以提高抗风险能力,我国在现有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将受到挑战。

  2.国内环境变化

  一是我国已进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强国是我国的战略目标,“十四五”时期,交通行业将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对综合立体交通网和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行系统性构架建设、加快建设完善,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二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对交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三是新冠疫情造成经济增长率降低,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进入常态化外防内控,经济步入恢复增长期。面对困难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要求,落实“六保”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将充分发挥财政、货币、社保、就业等政策合力,围绕“六保”、“六稳”实施更加精准的调控,将通过扩大开放,在促进与各方合作共赢中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能。随着加大新基建、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发挥支撑引领作用的新一轮发展。四是面对中美经贸斗争的新挑战,需要立足国家经济安全,确保进口依赖度高的油气等战略性物资的供应链与储运安全;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8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