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森林覆盖率 % 17.58 17.60 约束性

  20 省级善治(示范)村占比 % 32.4 60 预期性

  21 全科网格规范化建设达标率 % 94 100 预期性

  农民

  自身

  现代化 2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40950 60000 预期性

  23 每万人全科医生数 人 4.42 5 预期性

  24 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 % 99.8 ≥99 预期性

  25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元/年 10692 14000 预期性

  26 农村养老服务覆盖率 % 100 100 预期性

  27 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9535 31461 预期性

  28 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及以上行政村占比 % 68.4 100 预期性

  城乡

  融合

  发展体制机制现代化 29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79.67 81 预期性

  30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 - 1.64 1.56 预期性

  31 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 — ≥50 约束性

  32 涉农贷款余额、农户贷款余额 亿元 1814/440 2300/560 预期性

  33 政策性农业保险深度 % 1.2 1.5 预期性

  四、主要任务

  (一)以未来农业为导向,实施农业现代化建设行动

  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按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总要求,以“高效生态农业”为未来农业最佳实践模式,以要素集聚化、产业融合化、功能多样化、产品品牌化、装备智能化、手段数字化为路径,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创新链、完善服务链为抓手,高质量实施“3995”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具有慈溪生态高效现代都市农业特色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率先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1.打造三大乡村产业高地

  (1)打造全国未来农业科创先行区。对标国际先进,紧跟发展趋势,围绕高效化、生态化、优质化、数字化、品牌化、功能化目标,以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功能食品、绿色投入品加工等领域为重点,以特色强镇、特色优势区、特色基地建设为支撑,加快实施正大农业硅谷项目,深化提升坎墩大学生农创园,倾力打造“三农”领域院士工作村和“两创”人才集聚区,积极发展高效生态未来农业,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5%以上。

  (2)打造全国绿色农业发展样板区。围绕“一控二减三基本”目标,以“三调三治理”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应用绿色技术,培育绿色主体,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田园,形成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市域大循环,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绿色发展之路,确保农业绿色发展指标走在全省前列、处在全国领先水平。

  (3)打造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按照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要求,深入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加快农产品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进程,推动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扩面、多元复合经营、一二三产融合,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建成10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2条,5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4条,打造成长三角休闲农业重要目的地。

  2.健全完善乡村产业体系

  (1)完善产业功能区块。根据全市农业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特点,围绕高效蔬菜、精品水果、名优水产、特色花卉、生态畜禽五大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构建“两园四区四带五基地”发展格局。提升优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坎墩大学生农创园两大园区,建设一批“一镇一品”特色产业园和主体特色园区;持续打造南部林特粮经区、中部都市农业区、北部杭州湾现代农业园区、近岸水产养殖区四大乡村产业功能区块,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沿海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带、四灶浦生态休闲农业带、都市农业精品带、南部沿山经济林特带四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做大做强蜜梨、杨梅、葡萄、蜜桃、柑橘五大产业基地。

  图1:慈溪市农业产业总体布局图

  (2)大力培育现代种业。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建成地方种质资源展示中心和杨梅、葡萄、蜜梨、獭兔、泥螺等特色品种种质资源圃(场),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大新品种引试、开发、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品种储备体系。充分挖掘种业种质资源,深入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优质企业培育、优势基地建设、综合服务提标、种质资源保护”五大行动,发展慈溪大白蚕等优势种业,加快实施金乌猪育种繁育场、罗氏沼虾苗种基地等项目,大力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努力打造种业大市。到2025年,种业年产值达到2亿元。

  (3)优化提升种植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切实加强粮食供给保障。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发展粮食产业,保持5.6万亩粮功区种粮属性,着力构建集“新品种引育 工厂化育秧 机械化生产 专业化管理 自动化烘干 稻米深加工 品牌化营销 稻作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到2025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28.28万亩和1.7亿斤。围绕出口型、城郊型、集约型发展方向,着力增强西蓝花、甘蓝、毛豆、刀豆等特色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建成放心蔬菜保供基地15个。持续提升杨梅、葡萄、蜜梨、水蜜桃、柑橘五大水果主导产业的品牌优势和产品品质,加强富硒等区域特色功能产品研究推广,打造全省水果高效栽培示范区,建成高标准绿色精品果园8个,年产值突破10亿元。引导附海、龙山两大花卉基地培植彩叶耐盐碱等优新拳头产品,培育城郊家庭用花型花圃,建成现代花卉高效栽培示范区2个。大力建设浙麦冬、浙贝母、铁皮石斛、三叶青等特色中药材基地,积极开发中药保健系列加工产品,打造一批功能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2个。

  (4)做大做强养殖业。坚持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引领,抓好生猪增产保供,优化蜂、羊等特色产业结构,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到2025年,新增一批美丽生态牧场,新建年出栏3万头以上现代化规模猪场5个,全市生猪年出栏达到35万头、自给率达80%,家禽和草食动物饲养量分别稳定在300万只和25万头(只)以上,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5%以上和98%以上,全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推进南美白对虾、泥螺、罗氏沼虾等特色水产品转型升级,推广水产大棚建设,提高水产养殖复养指数,探索发展海水(浅海)养殖。到2025年,渔业养殖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新增工厂化水产养殖场4家,成功创建省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