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导、多元共治。加强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动跨领域、多技术、多应用融合协同创新,探索形成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创建公平有序、审慎包容的市场环境,营造数字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共建共享,安全可控。以数据开放、设施共享、系统互通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数字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走向共同富裕。推动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制度规则体系,实现网络安全与数字经济双轮驱动并行发展。

  ——开放交流,协作共赢。鼓励优势企业加强海外布局,积极引入并消化吸收全球数字化创新成果,加强与“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强化引领赋能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担当,加快培育发展开放型数字经济。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经济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初步构建,数字经济生产力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7000亿元并力争向万亿元迈进,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增速领跑全国。数字经济“五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数据要素市场改革有序推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地位进一步彰显,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样板城市,高水平形成“重要窗口”鲜明标志。

  ——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理念和技术策源地。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创平台,形成一批引领性创新成果。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2万件。

  ——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企业和人才集聚地。优势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产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到2025年,培育数字经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家,“隐形冠军”“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引进数字经济领域领军人才60名以上,组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0个以上。

  ——加快建设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地。关键基础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优势新兴产业能级增强,未来产业逐步壮大,融合型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形成若干个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000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5万亿元。

  ——加快建设全国产业数字化变革示范地。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保持全国领先,装备数控化率和工业设备联网率提升15个百分点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基本建成。到2025年,网络零售额达到1.2万亿元,跨境电商出口额达到960亿元,数字贸易额达到1940亿元。

  ——加快建设全国城市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整体智治体系全面形成,智慧化便捷公共服务普遍共享,数字治理制度规范体系成熟定型,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数据要素市场稳步构建,特色行业数据资源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数字红利不断释放。到2025年,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超90%,公共数据集开放个数达到1600个。

  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主要指标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创新引领,提升创新策源新能力。

  全面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聚集,实现创新发展新突破,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融合,构建全域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1.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健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一批基础研究专项,加快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的突破。面向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智能计算、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领域,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为牵引,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制度,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从0到1”的原创性、开创性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力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依托钱塘科创中心建设,加快创建浙江省高能级创新战略平台,推进杭州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平台和新型研究机构。到2025年,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2家,建设大科学装置2个,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0家,新型研发机构超过20家。

  专栏1 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方向

  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数字经济领域重大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建成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力推进多维超级感知、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等大科学装置建设,谋划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信息安全、新型智能计算架构试验与验证等科学装置建设。

  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共建新型科研平台、研究机构等创新载体,加快推动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成果落地。

  3.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强“政产学研用”良性互动,探索建立开放包容的新型科研体制机制,促进全社会创新潜力释放。加快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世界500强企业在杭建立研发机构,强化创新资源汇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教育科研机构,鼓励跨学科、跨区域的研发创新。构建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打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创新生态。

  专栏2 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重点方向

  科技创新研发能力。鼓励在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搭建数字技术基础研发创新平台,培育基础研究能力。围绕智能云平台、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强化重点学科和专业设置,提升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水平。积极部署网络安全攻防“靶场”、第六代移动通信(6g)、无人机配送、动态无线充电、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等关键技术验证平台,提高关键技术验证能力。

  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支持面向人工智能训练、数据挖掘分析应用等领域,培育行业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公共科技研发资源服务水平。搭建面向技术、数据、人才和培训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促进数字经济要素流通对接。构建数字产品公共测试平台,提供信息系统测评、可信度认证评估、安全防护等级测评等服务。建设开源代码托管、项目协作、技术开发平台,释放开源社区活力。拓展集成电路设计、验证、测试等公共服务空间,提升集成电路技术服务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7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